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肾病内科
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因此肾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常常有尿潜血的情况,大多数的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也就是尿沉渣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计数大于3个,小部分的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也就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尿色变红。
尿常规检查,患者常常合并有蛋白尿的情况,蛋白尿一般波动在1个+到2个+之间,少数患者可能会表现大量的蛋白尿,蛋白尿定量大于3.5g,肾炎的患者如果合并肾小管功能的问题,可能还会表现为尿比重降低。
山东省立医院 肾病内科
尿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查,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疾病或协助判断全身性疾病的情况,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尿液酸碱度,尿蛋白,上皮细胞以及管型计数,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尿糖定性等。如尿常规显示尿蛋白增多时,考虑可能存在肾炎等肾脏疾病,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等检查,使得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切勿擅自使用偏方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尿常规化验单应交给专肾内科等专业医生进行评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常规是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尿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各项指标,是不是存在管型和异形的上皮细胞,用其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患者是不是存在尿路感染或者其他类炎症。如果在该检查中发现单纯的红细胞,这个时候患者就需要警惕肾脏类疾病,如果发现镜下血尿的话,则有可能是尿结石的可能,如果检查出患者是尿结核或者是膀胱肿瘤的话,必须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
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尿道,肾小管,输尿管,肾盂,膀胱等位置,如果是来自尿道的上皮细胞出现增高的情况则说明,尿道处有了炎症。如果是来自输尿管,肾盂和膀胱处的胰型上皮细胞出现了增加的情况,则说明这三个地方有炎症,同时白细胞和红细胞也会跟着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般在正常尿液当中很少会看到,如果出现了或者数量较多,则说明肾小管产生了病变,一般都是患有了急性肾小球肾炎才会出现。如果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成堆出现的,那么说明肾小管可能已经坏死,需要进行肾移植。
尿常规是指通过对尿液的化验来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疾病。通过尿液的颜色可以判断检查者是否患有疾病。正常尿液的颜色是淡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偏深,接近红色,考虑是肾部出现问题。尿液检查还能够通过尿液酸碱度来看出是否存在生殖系统疾病。如果将尿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的红白细胞和官型出现问题,考虑是肾炎或者小球肾炎。如果检查过程中尿胆原和尿胆素呈阳性,考虑是患有肝胆疾病。因此尿液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尿液检查前三天不要服用药物,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检查中应尽快将样品送往检查室,以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尿液发生物理变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男科
尿常规通常是留取小便的中段尿液来检测,做检测前不需要空腹,一般在5-10分钟之后就能出报告。可以从检查报告中看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是否是正常的。如果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那么白细胞会比较高,红细胞有时候也是异常的,对此,患者在排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尿急、尿频、血尿、尿不尽、尿痛等表现。可以服用消炎药进行治疗,常见的消炎药物为诺氟沙星胶囊。
如果是女性出现了尿常规隐血+1的情况,先要排除是否是月经污染了尿液。如果是真性血尿,那么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就是肾小球源性的血尿,第二种就是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一般是无痛、不凝的血尿,而且还会伴有尿蛋白增多现象。比较多见于一些患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至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一般就是指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不会出现明显增多的,可能是得了一些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常见的就是肿瘤、结核、泌尿系统感染、创伤等。还有一些正常的人做了剧烈的运动或者洗了冷水澡或者从事了重体力劳动,或者久站之后也可能导致血尿。此外,一些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能导致尿隐血阳性。
尿常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项检查,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ph值、酸碱度、尿胆红素、尿糖等多种检查指标。如果检查结果尿常规是正常的,报告单后面显示的都是(-),如果是不同的检查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提示,如果对自己的检查报告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白细胞通常不会出现在正常的尿常规中,白细胞的正常范围通常是一到两个,这是正常的。如果尿液中有太多的白细胞,比如当高倍视野大于五倍时,这种情况称为蛋白尿细胞偏高。如果进一步明确病情,白细胞是被外界入侵的人类免疫系统的防线如果尿蛋白过高,则表明尿路炎症,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白细胞的数量与感染的程度有关。细菌感染的程度越重,白血球的数量就越多。如果患者患有相应的症状,例如尿频、尿急和排尿疼痛,则可诊断患者尿液中白细胞高。正常人的尿液中仍有少量白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在沉淀尿液的显微镜检查下,白细胞的数量将少于一个。在清洁中段尿沉淀检查中,当白细胞数超过5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尿。必须注意住院治疗。
检查尿常规不必空腹,但是吃早餐时,不要喝太多水、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造成误差。如果尿常规异常,应该加强注意,以免延误病情。如果尿蛋白、隐血阳性,可能有肾炎等肾脏疾病,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做肾脏穿刺活检术,确定病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还能够判断病理,帮助患者判断病变严重性、活动性。指导临床采取的措施。急性期时,适当休息,规避病情波动。
尿常规红细胞也就是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的时候在里面的红细胞。尿液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红细胞的,或者是只有极其个别的一些。尿液离心之后,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高倍视野中出现1~2个红细胞,那么就是出现了异常。如果出现了三个以上,但是肉眼看尿外观并没有血色,这种是镜下血尿。如果尿液已经是有红色,那么就是肉眼血尿。尿液之中的红细胞如果比较多,很有可能是肾脏方面出血或者是尿路方面有出血的现象造成的。血尿往往是急性肾炎或者是肾结核,肾肿瘤之类的疾病中容易出现的症状。尿液在离心沉淀后显微镜下存在多余两个的红细胞,这种是血尿,如果出现10个,计数往往是1+或+1,20个一般是2+。
尿液存在着较多的泡沫比较常见于肾炎,如果出现了肾炎患者尿液中就会出现蛋白质,于是造成泡沫比较多。但是引起尿液泡沫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全是尿液中存在着一些异常的物质,都可能会导致泡沫比较多。比如前列腺炎患者,可能会导致尿液中存在着前列腺液,泡沫也会增多;尿路感染的患者尿液里面存在着细菌以及细菌的分解物,泡沫也会增多;糖尿病患者尿液里面葡萄糖增多,也会出现泡沫多。所以造成尿液莫多的原因不仅仅是肾炎,患者需要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之外,还需要测一下血糖,看一下男性的前列腺是否正常等等。
拿到一份尿常规化验单,首先要看尿的透明度,正常的尿液清晰透明,冬天遇冷后可以使非晶型尿酸盐沉淀,进而使尿液浑浊,加热后尿液再一次变清。然后要看尿液的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颜色的深浅,通过尿液的多少而变化,大量喝水,尿液变浅;剧烈运动尿量减少,颜色变深;如果出现淡红色尿和红色尿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炎症或者是肿瘤等导致的血红蛋白尿。最后要看尿蛋白的检查结果,正常的尿蛋白是阴性的,如果尿中出现蛋白,则用阳性加号表示。尿蛋白呈阳性,可能会患有肾炎,肾结核等肾脏病,也可能是肝脏病或者是糖尿病等。还有一种是用承气大量进食蛋白质,或者剧烈运动下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但这属于正常现象。
尿常规不能检查出前列腺炎,尿常规是尿液的普通常规检查,只能检查出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阳性或红细胞阳性,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或者血尿。而对于前列腺炎主要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主诉以及前列腺液常规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国际慢性前列腺炎UPoint6分类会导致神经-生理-心理一系列症状,如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综合征,阴囊坠胀,肛门不适,小腹酸痛等等,均可能是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症状,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会提示前列腺炎内部是否有白细胞升高、卵磷脂小体降低,从而给予判断是否患有前列腺炎。
有排尿的意识却尿不出来,首先要看一看患者是膀胱炎还是尿潴留。出现这种状况,患者要多喝水,可以化验尿常规,看一看尿液中有没有癌细胞,还应该做膀胱残余尿的鉴定,观察有没有残余尿。如果尿液中有白细胞,却没有残余尿,这可能就是由于尿道感染而导致的,这是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患者要多喝水,勤排尿,可以吃一些黄埔抗菌素。有排尿的意适,说明膀胱出现了炎症,膀胱就会不停的收缩,尿不出来是由于每一次的排尿量都很少,受到刺激引起的症状。实际上患者并没有多少尿,如果尿常规显示阴性尿,没有白细胞,而膀胱的残余尿非常多,这就是尿潴留,这时候建议患者可以留置尿管,使尿液流出。可以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服用特拉唑嗪,通过药物治疗症状就会缓解,如果有尿意,却排不出来尿,患者一定要深入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看看是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还是膀胱炎引起的,还是结石堵住了尿道。
尿常规潜血2 +的体征,如果伴有尿中红细胞计数增加,一般提示血尿,可分为异质红细胞、同质红细胞血尿。异质性血尿,常伴有尿蛋白增高,有颗粒状小管、红血球样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症。同质性血尿的特点是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不明显增多。它主要见于:1、暂时性微血尿,如正常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中死亡,长时间在冷水中沐浴或重体力劳动,可出现血尿,女性患者还应注意经期污染的问题。2、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结核、肿瘤、炎症、结石、外伤等3、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4、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进行尿常规的检查发现白细胞有加减号的情况,通常是在做出提示,人体的白细胞数量在增加,此时需要对泌尿系统进行检查,排查是否有炎症,比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不过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多出现在炎症的急发期,肾脏进行移植手术之后。针对慢性炎症,因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而出现的间质性肾炎,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过对于过敏性炎症等导致的泌尿系统炎症,多会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加的情况,急性肾小管发生损坏时,单核细胞数量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女性泌尿系统分泌物若是影响到了尿液发生污染,也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情况发生。
检查尿常规该挂什么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状况来就诊。如果是因为肾内科的疾病而引起的血尿,就应该挂肾内科。肾小球源导致的血尿,是指继发性的疾病或者原发性的肾脏疾病。如果不是因为肾小球而出现的血尿,可以挂泌尿外科。一般它是泌尿系的肿瘤或者泌尿系感染,而导致的出血,通常肉眼可见血液,而且还会有血丝血凝块,患者这时候可以去做B超早发现结石、囊肿,及时的进行治疗。
尿常规ph值是5,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尿液ph值5.5~7.5,这才是正常的数值。Ph值是5,说明是酸性尿,要考虑到是否有蛋白尿或者红细胞红细胞等等。最好要做个尿沉淀。此外结核感染也会导致ph值是5的,患者应该做肾脏的彩超。如果有必要,还得要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看一下肾盂是否发生改变。
尿常规检查时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尿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尿液里面存在着隐血,这种情况常常是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1、服用来抗凝血的药物。如果人服用来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凝血的药物,很容易使得尿液中出现隐血,一般在服药结束后可以自动好转。2、泌尿系统疾病导致隐血。泌尿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比如尿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都是导致隐血出现的原因。3、另外,临床上也存在着不能查明原因的隐血。
上厕所出现泡沫尿,但是尿常规检查又是正常的,这说明我们人体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每一个人排出的尿液都会有泡沫,这是因为尿液当中存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表面的张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排出的尿液中会有大大小小不等的泡沫。平时饮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喝水,每天喝水量应大于2000毫升。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尿中有泡沫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