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男性为0.40-0.50,女性为0.35-0.45。红细胞压积是血常规化验里边能够间接反映红细胞的数量大小以及体积的项目,红细胞压积的测量方法是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按规定进行离心,最终使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部,血浆全部被挤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血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红细胞压积。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红细胞压积指的是全部的红细胞体积与试管内血液总体积这两者的比例,如果红细胞压积这个指标偏低,也就是说红细胞减少的意思,通常是与贫血有关,如果只有这一项指标偏低的话是没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的,也可以复查结果。而红细胞宽度变异系数指的是红细胞的容积占有全部血液的百分比,也就是红细胞的量是否充足,属于一种测量指标,这一指标如果出现了异常,但是其他的指标正常的话,也是没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的,若是没有什么症状观察就可以了。若是红细胞压积很低,就有可能是出现了贫血,即红细胞减少,主要看与正常值的差异。
红细胞积压是指每升血液之中红细胞所占总体的容积,又被称之为是红细胞比积。一般男性的正常红细胞比积在40%~50%之间,而女性的则是37%~48%之间。一般引起红细胞压积偏高是因为多种原因而导致的,比如大面积的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高原区生活的人们出现脱水、呕吐、多尿等原因都可引起红细胞压积增高。对于脱水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通过血液浓缩程度的估算,对补液量进行参考。红细胞压积如超出正常人体范围,则需要及时进行就诊治疗。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都偏高,这在红细胞数量绝对增加时很常见。最常见的临床疾病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肿瘤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无序克隆,红细胞生长加速,但凋亡减少,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异常增多。病人的症状表现为面色为紫红色,以口唇、面颊部明显,同时还会出现高血压、胆囊结石、四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部分患者因红细胞异常增多而出现高粘滞血症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等。红细胞数量越多,对患者的伤害越大,有10年以上这种疾病病史的患者也还会发生急性白血病转变的情况且预后不良。
红细胞压积偏低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引发这种情况最主要有两种原因,首先是由于贫血造成的,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造成的,患者期间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身体没有力气,疲惫,气促,心悸等症状,甚至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皮肤看着很苍白还会有轻微的黄疸,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很特殊的柠檬黄色。其次还有个原因就是,患者进行血液稀释的时候,也会导致红细胞压积发生偏低的现象,一旦确诊之后,需要及时针对性治疗,才能尽快恢复起来。
红细胞压积偏高常见于多尿、情绪激动、红细胞增多的患者。例如在高原地带生活的新生儿和村民,还有可能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有关,例如呕吐、腹泻等等。想要了解血液浓缩的程度可以采用测定红细胞压积的方法。如果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比如甲亢、潴留也会引起红细胞压积偏高,另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也能够导致红细胞压积偏高。另外如果离心速度低或者离心时间过短,也能影响红细胞压积升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不必太担忧了。
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血液容积的比例。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红细胞积压在40-50%内,女性在37-48%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是红细胞积压增高。出现红细胞积压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1、患者患有慢性缺氧性疾病、骨髓增值性疾病或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体内缺氧引起促红细胞素浓度增高,使得红细胞数量增多,就会出现红细胞积压增高的情况;2、当患者大量运动出汗后,或者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等情况,人体内的血容量就会减少,引起红细胞积压相对偏高。
血小板压积偏高可以考虑一下几个原因:第一,脾切除术后骨髓增长不同于正常情况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增高,如果血小板体积增大,可出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或部分血栓。第二,可能是血小板体积增大,或血小板总数增加,两者都可能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偏高。通常情况下,如果血小板的红细胞压积只是稍高,那么血小板的价值就没有变化,所以,不必太害怕。血小板红细胞压积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计数的乘积。实际上,它是血液中所有血小板的总体积。
红细胞压积指体内的红细胞的容积占全部血液的容积百分比。以下是红细胞压积低的原因:第一,由于贫血导致的红细胞压积低。比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需要通过补充铁剂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再生障碍贫血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比如康力龙或者环孢素。当然,使用抗胸腺细胞球pl蛋白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治疗溶血性贫血就要切除脾脏或者激素药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第二,红细胞压积低也可能是由于血容量变多导致的。而大量输液或者喝水都能导致血容量变多。不过,也不必担心,等到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来后,就能恢复正常了。
首先,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正常的血小板压积是0.1到0.23,对于血小板压积0.33,主要是血小板压积升高,血小板压积的血小板平均的直径只有二到四个微米,血小板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的片段而形成这种血小板的压积是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乘积。临床上,测量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于血小板压积0.33可以见到血小板压积增高,主要是在一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期,还有一些妊娠晚期具有细胞性贫血、血栓性疾病,可能是血小板升高而造成的,常见的还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的失血、脾切除术后等的患者。
血小板压积就是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与血液种血小板数量有关,一般作为参考血小板数量的参考值。当压积升高时,可能出现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原核细胞过度增生,血小板数量持续性明显增多。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患者主要以四十岁以上为主。压积降低有可能由贫血、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导致。
血小板的压积简称PCT,是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乘积,是检测患者血液状况的主要参数之一。主要与血小板数量有关。如果出现血小板压积偏高,可能是血小板的计数升高,这类患者多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等疾病。也可能是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升高,通常患者会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期、妊娠晚期、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血栓性疾病。当血小板压积升高时一定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检测和治疗,及时就医。
出现血小板和血小板压积高,表明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超过正常数值范围。原因有两种:第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是骨髓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数值异常增多,最常看见的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小板数值通常会出现异常增多,血小板压积也明显增高。第二、反应性血小板增高,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增高,最常见如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等急性感染,都有可能会引发血小板数量的增多,有些大手术创伤、溶血、出血等都可能会诱发血小板数的增多,从而引起血小板压积偏高。
血小板数量的增加是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常见诱因,而血小板数量增加的原因有两点:原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原发性增多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经常遇到,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的早期以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反应性的增多一般在急性感染中常见,比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肺炎、急性胆囊炎等。另外一些癌症(肺癌、肝癌等)患者或者急性的溶血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的现象。另外如果机体大量脱水,也会引起血小板压积偏高,源于脱水引起了血小板的浓度的升高,这种情况下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得到缓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红细胞比积其实也就是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有比例,对这个指标的测定主要是用来诊断是否有贫血或者是红细胞增多症,可以测定血液稀释浓缩的具体变化,尤其是结合其他的血液里变化情况来监测出现血栓之前的一些状态。出现这个指标高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第一,生理性的偏高,一般情绪比较激动,像是出汗比较多,新生儿,还有高原居住的人缺氧的时候容易有指标升高情况。第二,病理性的因素,由于一些原因造成血液浓缩,像是出现大面积的烧伤或者是腹泻、呕吐之类的。对这个指标测定后,可以了解具体的血液浓缩程度,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身体里的红细胞比积甚至提升能够达到80%,所以这也是判断病情到底多严重的一个指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就是人体的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这是指血液经过血管对单位面积血管内壁造成的侧压力。收缩压就是高压,正常值范围在90到12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的正常值范围在60到90毫米汞柱之间。如果收缩压大于120毫米汞,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就是高血压。如果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60毫米汞时,这也是一种异常,称为低血压。
如果是早晨空腹抽血,夜间也未进水,导致血液浓缩形成的血常规血红蛋白偏高,这是正常的变化,不需要治疗。如果是脱水导致的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积极补充液体,升高的血红蛋白浓度将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然而,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增高,同时伴有红细胞数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增高,此时需要排除原发性的红细胞增高。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最常见的疾病,该病需做骨髓穿刺来确诊,然后通过放血疗法来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后还要应用羟基脲维持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收费与检查项目的多少有关,在三甲医院一般都是五分类检查,一共27项,其他一些低级别医院会做三分类检查,检查15项,收费则是一项一块钱。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要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对于红细胞,则要看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参数等指标。
现代生活中,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一般采用血压计测量定义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少吃盐分高和高脂肪的食物,去相关医院购买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当收缩压在120-139mmHg之间和(或者)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定为正常高值血压舒张压正常值为60-80mmHg,收缩压正常值为90-120mmHg,血压范围比较稳定。当收缩压≤90mmHg和(或者)舒张压≤60mmHg时,医学定为是低血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时,医学将其定义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对食盐的摄入量做出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平衡膳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脂高的食物,严重时应该去医院购买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白细胞数量的多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红细胞的数量、压积、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的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的数量、压积、分布宽度,以及大型血小板、中型血小板以及小型血小板的比例是多少。
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单位血容量内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一般认为,成年男性红细胞每立方毫米600万,成年女性每立方毫米550万,是属于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可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增加是指血浆容量的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呕吐、腹泻、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绝对红细胞增多症,是血液系统的主要疾病,也包括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由于血氧饱和度低,使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增加。肾癌、肝癌、子宫肌瘤、卵巢癌、多囊肾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也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非代偿性增加,也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