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免疫内科
这位朋友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是脾虚湿热内停引起来的表现,脾属土,脾虚时土不制水而反被水侮,就会造成舌头胖大而有齿痕的表现,舌苔黄腻是脾虚不能利湿,湿与热互结中焦的表现。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健脾清热利湿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到中医科根据舌脉的表现做一个确诊,确定后对症用药进行治疗。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湿热是生活和饮食习惯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表现,主要有肢体沉重、舌苔黄腻、口干口苦、体型肥胖、头发出油、眼睛红赤、尿黄短赤等症状。建议您从饮食起居上调理,首先要饮食清淡,多吃绿豆、芹菜、黄瓜等食物,同时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控制烟酒,减少熬夜,还可以通过清热祛湿的中药调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免疫内科
如果当患者舌头两边有齿痕,大多数是跟脾虚引起的,脾虚也会使患者出现舌体胖大以及两边有齿痕,同时也会伴有便秘或者腹泻的现象,出现脾虚主要是跟患者经常吃寒凉食物造成的脾胃虚弱,同时经常吃油腻食物也是很难消化,因此也会对脾胃带来负担。除此之外,若患者食量较大,经常吃过多食物也会超过脾胃运化的能力,此时会增加脾胃负担,也是会引起脾胃功能虚弱引起舌体胖大,造成舌头两边有齿痕。
舌苔厚白有齿痕,一般是说体内有水湿停聚。水湿停聚大致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1.脏器功能下降,常见的是肺,脾,肾三脏。因为肺可以通调水道,肾又是水湿的排泄器官,脾可以作为水湿运化之源。当脏器功能失常的时候,就会出现舌苔厚白,舌头有齿痕的情况,相对应的脏器也会有不同的症状。例如肺功能失调的话,就会出现咳嗽、痰多、气短、发憋等症状。脾功能失调的话,可能会出现大便黏滞或者溏泄的症状,但是大便并没有太大臭味。肾功能失调的话,还会出现四肢浮肿,面部浮肿,小便增多的情况。对于脏腑功能失调之后,所产生的痰饮水饮,可以用相对应温性的中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干姜、半夏、肉桂、苍术、附子等药物。2.水湿实证,也就是说明体内的脏器功能并未下降,而是水湿壅盛导致的。这种人大多体格健壮,喜欢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还喜爱烟酒。可能还会伴有口中粘腻,大便秘结或者溏泄的症状。而且大便味道很臭,出汗粘腻。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改善饮食,同时配上祛湿的药物。例如薏米、茯苓、苍术、陈皮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舌头有齿痕一般都是脾气虚弱的原因。如果舌体肥大,而且舌苔上有颜色变化或者厚腻薄腻的变化,这就说明此时体内的脏腑功能、以及营养已经失调。而且一般遇到舌苔有齿痕的话,就更应该要重视自己身体的肺腑功能。例如在饮食方面七分饱就可以了,切忌暴饮暴食,但是可以丰富饮食的种类,注意营养搭配,不要饮酒、不要多吃生冷的食物。例如天热的时候,经常喝冻过的饮料,冰啤酒、雪糕等都会伤及脾胃的阳气。而且经常熬夜、劳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话,也会导致舌头有齿痕或者舌苔出现问题。长期的阳虚会伤阴,所以如果长期阳气不足,阴精亏虚的话,再用中药调理就难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舌苔有齿痕,可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湿气太重,这里可分为寒湿和湿热:1、寒湿太重,除了舌苔上有齿痕外,舌苔还表现为水滑,病人会出现口渴症状,但不喜欢喝水或喜欢喝热水;2、湿热太重,会有舌红现象,此时要清除湿热。其次,舌苔有齿痕跟阳虚有关,脾、肾两器官阳虚,会导致体内水湿停止聚集,就会反应在舌苔上,治疗时应该温脾肾。
舌头有齿痕主要是因体内缺少水份而引起舌头肿大,从而出现了齿痕印记。通常处理舌头有齿痕现象是采用的中药调理,将枸杞、陈皮和桂圆等一同食用,再配合调理脾胃的健脾丸一同服用效果更佳。如果舌头有齿痕是由于体内湿热引起的,则需要吃一些清热的食物,建议食用藿香、薏米,再配合参苓白术散一同食用效果较好。在治疗舌头有齿痕症状期间,患者应该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引起脾胃的虚弱,对治疗舌头有齿痕不利。
舌头出现齿痕,主要是因为脾虚或者体内水湿泛滥,从而导致舌头肥大,出现齿痕。可以自行通过辨证,选择相对应的疗法。比如选择食疗,或者选择中药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是湿热痰浊壅滞,那就需要选择清热化痰、祛湿的药物,或者选择饮食调理,比如可以通过服用藿香、芦根、莲子肉、薏米等进行调理,同时还要配合参苓白术散。如果是脾虚患者,可以服用枸杞、桂圆、陈皮、粳米,在进行食疗的同时,还要配合人参健脾丸。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寒凉、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虚弱,加重体湿。不过可以多吃粗粮,加上温阳利水、健脾的药物,来综合调理身体。
女性舌头上有齿痕的话,说明身体存在脾虚或者气虚的现象,从而引起了舌头边缘的牙齿压迫现象。如果有齿痕并且舌头的颜色是深红的话,这是脾虚的表现。如果舌头颜色是浅红的话,这就说明是体内的寒气过多,造成的气虚。而且当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时候,还会出现贫血、下肢水肿、肌无力、慢性肾炎等症状。所以当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进行科学治疗,确定是脾虚或者气虚,然后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是可以选择健脾类的食物,对于身体虚弱都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的。女性朋友平时可以多吃红萝卜、山药、红豆、薏米、扁豆等,也可以适当的多喝红豆薏米水,对于消除身体内的湿气都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出现舌上有齿痕的情况,说明身体出现了脾虚,主要是两种情况引起的:一是脾脏本身的虚弱。当当脾脏本身出现虚弱后,患者就会感觉到乏力、气短、倦怠,同时身体还会有食欲欠佳、困重感、大便溏泻等,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脾虚和失运化导致而成的。这时患者需要进行健脾利湿和益气健脾治疗,可以使用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散等药物治疗。如果是气虚症状特别严重的,可以使用补中益气丸;如果是湿气重、困重、舌体胖有齿痕等症状,最好是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患者如果出现了情绪抑郁和焦虑时,是肝木克于脾土引起的。因为情绪焦虑和抑郁与肝离不开直接联系,肝气郁滞就会使脾失健运,所以要疏肝健脾,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就是治疗这种病情的药物。
舌苔发白有齿痕很多时候是因为湿气比较重导致的,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还会出现身体浮肿以及肥胖的情况。湿气重的人群食欲不是很好,稍微吃一点东西就觉得吃饱了,且容易出现腹泻问题,这是脾虚导致的。对于湿气重,有脾虚的人群可以使用黄芪或者是太子参泡水喝,最好将黄芪和太子参一起咀嚼吃掉,这样效果会更好。脾虚湿气重的人群一定注意不要吃寒性的食物,不要喝冷饮,也不要喝冰啤酒。如果脾虚湿气重的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到中医院检查治疗,采用中药的方式来调理。平时注意多运动,这样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
在舌头边出现的一种牙齿的压痕,也就叫做齿痕。出现齿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脾胃虚弱所致,日常忌喝冷饮。2、确认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所致,可以服用服用维生素B、葡萄糖酸锌等药物。3、体虚、湿气重所致,多注意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法。可以喝一些具有活血的花茶,如玫瑰茶。
舌齿痕大多是由于动力不足而导致体内水湿无法正常代谢,而使舌头变得胖大。在牙齿闭合后,使舌头看上去更加的宽广,所以产生了舌上的齿印。可以吃一些山药薏米粥来补气、补脾、祛湿,或者按摩太白穴,能够改善舌齿痕以及睡觉流口水的症状。还能避免气虚的患者形成恶性循环的情况发生。
舌苔黄还有齿痕,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种症状说明患者体内有湿热,还有脾虚的症状。可以在饮食方面调理,饮食方面一定要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可以让脾胃的负担不那么重,平常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进行调理,不熬夜不加班,保证充足的睡眠。你可以针对身体素质进行调理,在平常的时候可以进行体育锻炼,长期坚持锻炼的话,能够建议脾胃。在症状或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开一些中成药来进行调理。
体内湿气重的症状有全身疲乏无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容易困乏、消化不良、下肢水肿、大便不成形、腹胀等。严重的话还会有气短、胸闷的情况,患者舌苔有齿痕、厚腻。体内湿气重和喜欢吃生冷的食物、喜欢淋雨、居室潮湿、平常运动少、出汗少有关。建议湿气重的患者平常可以多吃瓜果蔬菜,比如苦瓜、冬瓜。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一旦出现问题,自然会导致舌苔黄厚,舌苔的形成和上火有直接关系,也和胃肠道功能有关,比如胃溃疡,胃功能紊乱,患有胃炎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舌苔黄厚。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舌头炎症所引起,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明确病因,然后多选择清淡的饮食,尽量不要选择油腻或者是辛辣的食物,也应该选择多喝苦丁茶、菊花茶。
舌苔裂纹多是由于阴虚燥热而引起的,这时候也会反应出人体精液不足,脾虚的症状。同样体内湿气过重的话也会造成舌头胖大,或是舌头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长时间就会形成裂纹,平时可以选择服用健脾丸或补中益气丸。另外,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多吃蛋白质类的食物,并且要讲究营养均衡,在此期间避免生冷、坚硬以及变质的食物,熬夜这样的行为也是要避免的。
出现舌齿痕跟脾虚有极大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脾能够顺利地运化水湿,但是出现了脾虚会造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到体外。因此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药物,常见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的健脾益气。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多加锻炼,天天坚持运动可以使体质变得更好。并且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不要吃油腻寒冷和辛辣的食物,而且每顿饭的食物摄取量不要太多,以八分饱为宜。吃的太饱会造成脾胃运化,负担加重,而且脾胃特别怕寒冷,所以平时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得太饱。
患者出现肝火大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肝经部位炽盛火热所导致的,主要发生的一些症状包括面部色红、目赤肿痛、口干口苦、失眠、头晕、头痛胀满、性情急躁、耳鸣,甚至出现突发性的耳聋,双侧胁肋部灼热感明显,甚至疼痛,还有尿少而黄、大便干燥难解、舌色红、舌苔黄、脉弦数等,在治疗上建议给予清肝泻火治疗,可口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也可选择中药龙胆草、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等进行煎服。在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吃苋菜、橙子、柚子等具有清热作用的水果蔬菜,同时要避免吃过多的油炸类或者是烧烤类的食物,以免食火亢盛,加重肝经之火。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湿热下注是中医中的一个病症,是指人受到外界湿热之邪或者饮食不结、作息不规律导致湿热流注于下焦,其主要症状有会阴部胀痛、下阴瘙痒、小便黄赤、大便粘黏、舌苔黄腻、腹泻、身体疲乏等症状。湿热下注可通过中医调理,也可以食疗调理,比如薏苡仁红小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