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掌跖脓疱病是指局限于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也叫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建议口服:阿维A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和白芍总苷胶囊和烟酸片,配合外擦:癣药膏和金纽尔软膏。
坚持正确的治疗外,还应避免对病情的不利刺激,这对恢复痊愈和预防复发也较为重要。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激发感染。忌口适当,勿食辛辣鱼虾,海鲜等过敏腥发物。
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免受刺激,避免过度劳累。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耳朵嗡嗡响,可能是由于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耵聍栓塞等,如果在完全堵塞的情况下,耳道还会出现耳鸣,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还会导致骨腔内存在积液,这种情况下也会引起耳朵嗡嗡响,除此以外,老年性耳聋,药物性耳聋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耳朵出现病变,当患者持续性出现耳鸣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龈上长脓包大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牙龈上长脓包的具体病因有很多,如智齿冠周炎、严重牙周炎症、根尖周病变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牙龈出现长脓包的现象。其中智齿冠周炎就是患者的智齿在萌出过程受阻导致,当局部出现化脓性炎症就可能会导致急性冠周脓肿。而严重牙周炎症则是由于细菌在牙周袋内大量繁殖,导致局部产生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牙龈局部形成严重化脓性炎症,从而就会导致牙周脓肿,出现牙龈长脓包的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掌跖脓疱病多发生在女性,男性较少。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用外涂、内服的方法。外涂时如无脓疱反应,可继续使用金纽尔软膏或者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如果出现较多的脓包,可用中药泡手来治疗。可使用的中草药包括苦参、蛇床子、马齿苋、土茯苓、金银花等。另外,也可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西药如四环素、维A酸类的药物、雷公藤多甙等。服药的前提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咳嗽是日常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它会持续很长时间,让人苦恼。除了口服药物,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配合治疗。1.角孙穴:用拇指指关节抵住大脑两侧的角孙穴一分钟,停止咳嗽。第二,手太阴的肺经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肺经上有许多穴位有很好的镇咳作用。让我们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个:1.中府:云门以下一寸是治疗支气管炎和哮喘的重点。如果你同时点按后背肺俞穴,可以立刻缓解咳嗽。2.天府:在腑下三寸处,此穴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找到。掌心相对平伸,在的鼻尖上涂一点墨水。用鼻尖指向手臂,点到处就是此穴。这个穴位的最大作用是很好地治疗鼻炎。无论过敏或慢性,经常按摩该穴位可明显改善鼻塞、流鼻涕、不辨气味等症状。3.尺泽穴:这个穴是气喘治疗的重要一点。擅长清肺。它不仅治疗热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4.孔最:在腕横纹上7寸。孔为孔窍,最为第一。这个穴位有有统领人体诸窍之义。此穴可用于治疗一切凡窍之病,如耳痛、耳鸣、鼻塞、鼻衄等。这个穴也是治疗痔疮的要穴。5.大渊: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对于肺气虚引起的咳嗽,可用拇指按压此穴。6.鱼际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也是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穴位,定期按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骨科
足后跟疼痛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因为慢性疾病造成的足根部疼痛,和跟骨周围的组织出现病变造成的伤害有关。足后跟疼痛也分为很多类:1、足跟脂肪垫炎,多发生老年人,因为老人足跟脂肪垫萎缩变薄导致,主要的症状是足跟处的负重区会呈现压痛感。2、跖结膜炎,多数是因为受凉、外伤等原因造成,主要的症状是足心或足跟下疼痛。3、跟部滑囊炎,此疾病多数是患处受到反复摩擦或外伤导致,主要的症状是跟部局部出现肿胀以及疼痛。4、跟腱周围炎,多数因为长期穿硬帮鞋子,长期摩擦造成,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跟腱变粗、局部压痛感。5、跟骨高压病,多数是因为跟骨退变导致,主要的症状是双侧或者是单侧发病出现疼痛,严重的会影响正常走路。6、跟骨骨刺,多数是因为跖腱膜和跟骨接触点长期反复摩擦造成。主要的症状是足跟下疼痛,也有可能是足心疼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腹痛和腹泻是两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急性胃肠炎或胃肠道感冒,与进食不干净的食物或感冒、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粘膜损伤有关。需要去消化内科,取大便做常规检查和验血才能清楚。如果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需要用头孢曲松或乳酸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如确诊为胃肠道冷,需用藿香正气水或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当腹泻非常严重时,它会造成脱水、钠、钾等电解质的流失,所以需要服用蒙脱石粉来止泻。当脱水和电解质流失严重时,需要输液补充。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停止饮酒,注意腹部的温热。
一般情况下,每天大便的数量为1-2次,大便成形。因此,一天上三四次大便属于不正常现象。若是大便不成形,变得糊状,或为稀便,应考虑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若是大便成形,且没有腹痛,多为饮食过多导致的一天上三四次大便。如果一天上三四次大便,伴有腹痛,为消除肠炎的可能性,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直拉肚子在临床上多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消化功能不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经常因休息不好、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加快而导致胃肠功能消化不良,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平时要重视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注意饮食,饮食要保持清淡。
根据临床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类型不同,所选择的中成药也不同。具体来说:一是脾胃虚寒型,常见表现为乏力、腹胀、怕冷等,服用附子理中丸可缓解。二是瘀血内阻型,缓解疼痛可服用元胡止痛片,三是肝郁气滞型,肝气不舒是其多见的原因,可服用肝胃去痛片缓解。四是肝胃郁热型,反酸、烧心等症状可服用左金丸缓解。五是脾胃不和型,改善打嗝、嗳气症状可服用旋覆代赭汤。具体用药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以医生的面对面诊断为指导。
出现腹胀不解大便的情况,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是肠梗阻引起的,还可伴有腹痛、呕吐、不排气的症状,建议完善腹部立位平片明确诊断,如果腹部立位片看到气液平面,则考虑肠梗阻,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不改善的话,需要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还要考虑功能性的结肠病,还有胃肠道的蠕动慢和蠕动紊乱,以及菌群失调导致里急后重感,可以予以药物治疗,比如整肠生、曲美布丁等药物治疗;建议饮食上少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对于产气较多的食物不建议多吃,比如豆制品、牛奶等,平时可以采取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加快排便,如果以上效果欠佳,可以予以乳果糖、四磨汤口服通便治疗。
如果发现指甲有竖纹,需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帮助诊断来明确指甲有竖纹的原因。导致指甲有竖纹的常见原因就是生理原因,指甲有竖纹往往是对称的,指甲的质地也没有改变,就和人脸上长皱纹一样,随着年龄增长,手指甲上的竖纹也会越来越多,这种生理现象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当存在某些疾病时,也可能会导致指甲发生病变,从而出现指甲长竖纹的情况,这需要通过医生面诊来判断。比如有一些皮肤病可能会导致指甲出现竖纹,就是皮肤病的症状没有出现在皮肤上面,却出现在了指甲上面。也有一些系统性的疾病,也有可能导致指甲有竖纹,需要让医生来判断。
拉肚子就是指临床上的腹泻,腹泻临床上分为生理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具体的原因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的结果才能判断。如果是生理性腹泻,患者无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可先观察后服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如若出现转变为严重腹泻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诊断,遵医嘱用药,切不可在不明原因情况下盲目用药,否则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如果是感染性腹泻,通常情况下都会伴有发热,需先检查血常规,再选用规范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口服益生菌治疗脱水的症状。
肚子既痛又出现咕噜地响的不同于平常的声响,一般情况下认为这是肠道痉挛,也可能是肠道的异常蠕动,在此种情况下最先就要看机体还有无其他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全身无力、出现发烧之类的症状。假如同时出现上述这些情况症状,就要考虑是否为急性的肠道炎症,即需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和粪便常规的完善检查,由此判断是否为急性胃肠炎,明确诊断后则需要服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假如身体没有其他不适感,则应先考虑刺激性肠炎,一般情况下建议喝温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受凉。
胃肠病是很多见的,有很多种,比如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还有胃溃疡等。当有胃肠病的时候,需要做检查,比如胃镜,肠镜,彩超,还有腹部ct检查等,查清楚原因才可以对症治疗。胃肠病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建议清淡饮食,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少吃太刺激的食物,油炸类型的食物。如果有胃肠病,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从而改善肠胃的功能。如果有胃肠病,需要做有氧运动,可以慢跑或者是慢走,也可以勤游泳等。
发现胃部不适之后,可优先选择服用一粒抑酸药,用以进行初步诊断,例如可服用雷贝拉唑、爱普拉唑、奥美拉唑等。在服用抑酸药之后,胃部不适症状加重或伴有腹痛,则需要考量是否存在脏器病,例如较为常见的胰腺炎、阑尾炎、肾结石等。最好能够前往医院进行对症诊断,不要盲目使用止痛药或是消炎药物,以免无法及时针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处于育龄期的女性,还需要确认是否存在早孕反应等情况。
小孩子出现消化功能不良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小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导致的,主要症状可能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会经常反复出现上述症状,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以上症状,多数可以一种症状为主,以上症状不及时调理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然后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能发生,本病属功能性疾病应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注意不要影响孩子学习与生活质量,可以予以益生菌或妈咪爱调理肠道菌群,情况允许的话还可以予以小儿推拿治疗,主要是顺时针方向按摩,促进胃肠蠕动,予以软流食,避吃生冷刺激的。
经常肚子痛拉肚子的患者,在以下几种症状中会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慢性结肠炎等,确定病因需要通过电子结肠镜和化验大便常规如果是慢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内会出现充血、红肿等症状,尤其是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就会更加严重,药物上可以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培菲康、金双歧来调理,两周以上为一疗程。如果是肠易激综合症或功能性胃肠病,一旦食用刺激性食物就会造成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痛后需要马上如厕,大便后腹痛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药物方面可以用培菲康、得舒特和整肠生来调理。注意饮食,并戒酒,一定要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油炸类食物也要减少。
若患者一有饥饿的感觉就自觉胃脘部疼痛不适,临床上多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等,具体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胃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明确病因病机,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及解决方案如下:患者自觉疼痛为节律性疼痛时,并且伴有嗳气、反酸等症状,疼痛多于夜间出现,空腹明显,进食后缓解,则可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肠炎,同时应考虑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Hp)所致。治疗上应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具体可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奥美拉唑等拉唑类抑制剂,枸橼酸铋钾等配合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习惯的改变,多餐少食,规律性饮食,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忌食不易消化等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劳累。
有很多种病因都会导致肚子疼,最主要的是肚子疼的部位,具体包括肚子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或者中间。一般采取的画十字的腹部分区方法,以肚脐眼为中心画一个十字,从而分成四个象限,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出疼痛的具体部位。除此之外,肚子疼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钝痛、胀痛、绞痛以及刀割样的疼痛等。另外,疼痛的诱因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受凉、不洁饮食、刚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之前是否做过腹部的手术、曾经得过的腹部疾病等,这些情况都有利于腹部疼痛病因的判断。总的来说,肚子疼是一种常见症状,但是与很多原因有关,只靠一种症状是没有办法明确病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