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外科
因为现在只是稍高,一般这种范围是属于临界值,大多是正常,所以不考虑是有肝脏疾病,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可能性很小建议是可以到正规医院查一下b超,或者查一下乙肝五项,确定是不是有异常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有些患者会出现早上血压正常,下午血压偏高的情况。这是因为身体在下午,尤其是两三点会分泌更多的皮质层激素,使血压比一天中的其他时候高一点。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偶尔一次出现偏高,建议不立即吃降血压药物,应多检测几次血压同时保持饮食清淡。(2)如果经常性出现偏高,可能是高血压,应依据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合并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其实老年人血压稍微偏高,不用过于紧张。但如果是患有肾病的年轻人,必须严格控制血压以便肾脏恢复。
在我们睡觉的时候血压会上升,因为睡觉的时候血管收缩、交叉神经兴奋,以及药物的维持时间已经过了。但是在睡觉的时候是不容易察觉的,醒来后会才感到头晕乏力,这也是为什么急诊中脑出血患者多发病于夜晚。所以高血压的患者睡前要注意提前测量血压并服用药物,醒来后再次进行测量,及时对血压进行检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癌胚抗原是细胞膜蛋白,是胃肠道肿瘤的标志物。假如检查出来这个指标偏高,但是也无法判断是癌症。因为它没有特异性,不单会在胃、肠道肿瘤里面升高。如果有肺部肿瘤、乳腺肿瘤,指标也是容易升高的。排除恶性病变出现,如果有直肠炎,或者是结肠息肉,良性的病变,就会出现指标变高。如果单凭这个是不可以确定是癌症的,还需要做其他的检查,比如影像学检查,胃镜肠镜的检查,进一步做出判断。癌胚抗原是一个参考指标,是对健康筛查的指标。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一般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比例为20%-40%属于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偏高偏低都属于异常现象,主要见于激素类药物使用、长期接触射线导致骨髓功能异常以及免疫缺陷病,都会引起淋巴细胞的比例偏低。如果是轻微的指标偏低,可以不用特别处理,定期做好复查,如果合并其他症状,可以住院完善检查后予以对症处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种,因此任何一种胆红素的升高,均可能造成总胆红素的数值偏高。总胆红素偏高并不一定是由乙肝造成的,而乙肝患者也不一定会出现总胆红素的偏高现象。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总胆红素数值偏高是生理性因素所引起的,比如饮酒、进食高脂食物等。2.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主要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3.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比如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结石等。4.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主要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5.由不同的疾病所导致的,其中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是见于溶血性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以及新生儿溶血症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直接胆红素又被称为结合胆红素,导致直接胆红素增高的因素很多。像肝硬化和肝炎等肝脏类的疾病都是会引起该红素升高,还有就是胆结石以及胆管炎也会对此有影响,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对于鉴别黄疸也有很大帮助。因为直接胆红素和肿囊素增高之后,就可能引起干细胞性黄疸,如果黄疸的症状比较严重,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判断黄疸的具体多少以及严重程度需要完善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指标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以用于判断黄疸的程度。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为1.71~17.1μmol/L是属于正常的,直接胆红素在0~6.8μmol/L之间是正常的,间接胆红素在1.7~10.2μmol/L之间是属于正常的,如果指标偏高属于异常,需要明确导致黄疸的原因,然后对症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男科
正常情况下,尿常规的检查中不会有白细胞的出现,如果出现一两个,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高倍视野>5个,则会被判定为是尿白细胞偏高,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情,因为白细胞的主要功效是免疫,是人体的一道防线,如果尿白细胞偏高,多数是由于尿路炎症所致,常见的有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如果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则可以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程度越高,白细胞就会越高。
中日友好医院 妇产科
人绒毛膜促性腺,体激素偏高,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并采取对症的方法治疗,如果是由于其他的肿瘤以及葡萄胎导致的hcg值增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通常是由于女性怀孕引起的,正常人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范围小于3.1,如果发现超过了5,可能是怀孕引起的,如果超过10,怀孕的几率更高,是不是宫内妊娠是不能够确定的,在发现怀孕的时候,最好去医院做超声检查,通过检查确定是不是宫内妊娠。导致女性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葡萄胎、畸形瘤、绒毛膜上皮癌或者一些分泌性的肿瘤导致的,比如卵巢癌、肝癌、肺癌、结肠癌等都是诱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偏高的原因。
白细胞偏高属于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可能是生理性的增高,也可能是病理性增高。如果是病理性的可能多见于炎症,比如肠胃炎、肾炎、胆囊炎等等,另外急性出血也容易导致白细胞增高。如果身体内出现了肿瘤也会导致包细胞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也容易白细胞增高。手术后或者是外伤白细胞也会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属于胆固醇其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高密度脂蛋白是可以将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然后再排出体外的,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胆固醇,如果是轻度偏高的情况下,对于心血管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出现了异常偏高,有可能是由于疾病所导致的,比如肝病,这种情况下就会引起脂代谢异常,需要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白细胞偏高,最常见的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如果发现自己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白细胞偏高,需要先找到敏感菌,然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此外,病毒感染也会导致白细胞偏高,此时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因为使用了药物,导致白细胞偏高,比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这时需要停止用药,一旦停药了,白细胞就会恢复到正常值。如果患有骨髓增生性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等,建议做骨髓检查,再进行治疗。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载脂蛋白a会偏高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药物导致的。很多药物会导致载脂蛋白a的含量升高,比如避孕药,想要知道是不是药物引起的,停药一段时间再测蛋白的含量,如果恢复正常就说明是药物导致的。第二个,肝炎引起的。如果患者患有肝炎,患者没有及时发现、尽早治疗也会导致它的含量升高。第三个,女性怀孕了。孕妇在怀孕期间也有可能出现蛋白升高的情况,一般来说生完小孩蛋白含量就会降低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如果有治疗血糖偏高的倾向时,首先要弄明白是有什么导致的血糖偏高。如果患者只是在空腹时以及餐后血糖会偏高,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特别地使用某种药,我只需要控制饮食,稍微降低一些体重就可以使血糖值回到正常值范围内。如果是空腹血糖在六到七之间,时而这个水平,就会偏高一点。但是如果血糖值很接近七,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做一个糖耐量的实验。
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2000-7000/毫升,高于7000/毫升就属于中性粒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高,就说明人体有炎症,尤其是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同时,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中性粒细胞偏高的现象,甚至严重偏高。其次,严重的组织损伤、大出血是或大面积烧伤以后,中性粒细胞数量也会明显的偏高。
胆固醇偏高属于血脂异常,所以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其诱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属于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比如肾病综合症,如果属于肾病综合症所致,需要按照治疗肾病综合症的相关方法进行治疗。其次,可能是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如果属于这种疾病所致,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如果患者在发病的同时并为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可以通过改善相应的饮食习惯,经常性的锻炼身体缓解病情,之后再复查胆固醇。如果胆固醇能够降低,则不需要服用药物治疗。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等疾病,则需要服用他汀类的药物,以免血管出现动脉硬化,引起卒中、心血管等疾病发生。
ca125是女性卵巢的一项相对特异指标。如果比较高说明卵巢存在着病变,但是值偏高一点,不要惊慌,并不代表着有问题,也不一定存在着肿瘤或癌变,有可能是盆腔或卵巢以及妇科炎症引起的。因此要到医院进行盆腔彩超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肿瘤标记物只是一个参考,并不能判断癌症或其他的肿瘤存在需要病理检查来辨别。80%以上的卵巢癌患者ca125的水平会升高,但是除此之外卵巢癌、宫颈癌、胰腺癌、肺癌患者的ca125水平也会升高。对于身高明显的患者而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明确的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偏高的话,这不是艾滋病。对于艾滋病这种人类获得性免疫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感染了之后是会导致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的,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会偏低,而不是偏高。现在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偏高,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比如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或者是风疹病毒的感染时,可能就会导致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出现偏高的现象。此外,也可能是由于患上了骨髓增生衰竭性疾病引起。还可能是患上了急性或者慢性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两种疾病会使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所以最终导致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异常偏高。
甲状腺功能的减退和饮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饮食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非常的小,因此在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情况时,不需要太过于关注饮食。促甲状腺激素的目标值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患有的基础病不同,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一般怀孕女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比较的低,一般都处于4μIU\ml以下,而心脏病患者和老年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比较的高,一般处于10μIU\ml以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不同,治疗的方法和时机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