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病主要称为艾博拉病毒病,这种病主要表现为发烧,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症状。
埃博拉病毒主要存在于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中,如猩猩等动物中。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体液,血液和分泌物传播,而且埃博拉病毒有2到21天的潜伏期。
目前已有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口服补液盐治疗和多种维生素治疗,以及抗细菌治疗等治疗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自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伊波拉河地区发现该病毒后,它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率高达50%至9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生物恐怖袭击武器列为最高级别,认为这是威胁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最可怕的潜在生物武器。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自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伊波拉河地区发现该病毒后,它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埃博拉出血热。它的死亡率很高,从50%到90%不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生物恐怖袭击武器列为最高级别,认为这是威胁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最可怕的潜在生物武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丝状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病人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脾、肾。潜伏期为3-18天。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出发作、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痛,有时还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可在发病后2-3天内出现。腹泻会持续几天。病程在4-5天内进入极端阶段。发热持续并出现意识改变,如谵妄、嗜睡、此阶段常见出血、呕血和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会发生流产和产后出血。麻疹样斑丘疹可出现在躯干上,并在6-7天内扩散到身体的所有部位,几天后就会脱屑。重症患者通常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在8-9天内死亡。非重症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患有不对称关节痛,这种关节痛是迁移性的,主要累及大关节。有些病人患有迟发性损伤,如肌痛、疲劳、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此外,该病毒可在精液中存留,导致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并发症包括心肌炎、肺炎等。在EHF的爆发中,有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血清中有EBOVIgG。无症状感染者几乎没有流行病学意义,他们的病毒水平也很低。感染后,它们在短时间内被身体有效的免疫反应清除。炎症反应可在2-3天内迅速消失,从而避免发热和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产科
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病毒属的成员,其基因组是DNA。该病毒具有在体内和体外专门感染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类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大多发生在幼儿。超过90%的3-5岁儿童感染了eb病毒,超过90%的成人有病毒抗体。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目前检测的EB病毒抗体主要包括衣壳抗原、早期抗原和抗该病毒的核抗原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开发的基因重组疫苗尚在观察中,目前仍缺乏对eb病毒感染有明确疗效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在给药期间可减少eb病毒对眼睛的解毒作用,但它不能改善传染性和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并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eb病毒淋巴瘤的治疗也是无效的。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科
2016年1月15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利比里亚最后一例埃博拉患者的病毒检测呈阴性,同时该国已连续42天没有新增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这一时间是埃博拉病毒最长潜伏期21天的两倍,因此可以宣布疫情结束。
HPV病毒也是属于人类乳头瘤病毒,它主要可分为高危型以及低危型。如果到患者感染HPv病毒,若患者感染HPV病毒属于16型和18型,若感染病毒持续存在,此时很可能是跟患者机体抵抗力有关。多数患者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能够自己清除使病毒量减少,一般也不会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当患者伴有机体抵抗力低下,如果病毒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持续存在多年,此时是会发生宫颈癌。
大部分人出现轻微的症状,查巨细胞病毒抗体发现igm和igg,其中巨细胞病毒igg,提示既往感染过,暂时是不需要治疗的;还有一种是巨细胞病毒igm,表示的是近期感染,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一般是自限性的,一般症状是比较轻微或者没有症状。不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以及hiv感染的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后会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需要积极予以抗病毒治疗。
3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20世纪导致3亿人死亡的天花病毒已经被人类消灭。这是人类抗病毒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天花也是唯一被人类消灭的病毒。目前,世界上最后两个天花病毒样本分别保存在美国和俄罗斯。人们一直在讨论是否要销毁最后两个样本,这样人类就不再担心天花病毒了。最后,在1996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销毁最后的样本,但销毁的最后期限尚未决定。2007年,经过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激烈讨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销毁病毒样本的最后期限延长四年。四年后的今年,在2011年5月24日世界卫生大会进行了两轮磋商后,大会决定将销毁病毒样本的最后期限再推迟三年,但与此同时,大会再次重申,必须在相关研究机构完成“必要”研究后销毁病毒样本。那么,为什么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争论消灭最后一批天花病毒的日期呢?让我们分析一下天花病毒“死刑”的原因。天花病毒有多可怕天花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严重的致病反应,死亡率高达30%如果患者在暴露于病毒的四天内接种疫苗,他通常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天花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大天花和小天花当人们感染这两种病毒时,他们会引起类似的皮肤损伤疱疹。天花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严重的致病反应,死亡率高达30%。然而,天花病毒感染后的病理反应轻得多,死亡率仅为1%还有另外两种极其罕见的天花病毒,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几乎完全致命。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2-14天,无临床症状,无传染性。潜伏期过后,会有突发的流感样症状,如高烧、疲劳、头痛等。两三天后,患者的高烧症状消失,但伴有皮疹,从面部、手和前臂开始,直至身体躯干。疱疹也可出现在鼻腔和口腔粘膜,并迅速破裂释放出大量天花病毒。皮疹最终会形成脓,含有病毒的液体会流出。然后脓液会软化结痂,并在脱落后最终形成色素疤痕。病人在完全治愈前一直具有传染性,但最具传染性的时期是皮疹出现后一周。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如人们面对面时的唾液滴,而病毒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床单传播,尽管后者的传染性不如前者如何治疗天花病毒感染?如果患者在接触天花病毒的四天内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他通常可以抵抗病毒感染。此外,到目前为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唯一的生命线接种疫苗后10年内不会感染天花病毒,但即使超过10年,感染的可能性和感染后的症状也会小得多。由于疫苗是天花病毒感染者的唯一“生命线”,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疫苗是如何工作的。一般来说,疫苗是一种被灭活或减毒的病毒,换句话说,病毒是用来攻击病毒的。当非活性病毒,即疫苗被注射或接种到人体内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迅速识别这些外来物质,进行分析并进行一系列下游反应,最终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当人体成功产生能够产生有效抗体的淋巴细胞时,如果此时真正的天花病毒侵入人体,淋巴细胞将更快地识别天花病毒颗粒,并产生大量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从而防止人体被天花病毒感染如果人体没有接种疫苗并暴露于天花病毒,或者如果人体在接种疫苗后没有时间产生有效的淋巴细胞,天花病毒会逃离免疫系统并感染人体,导致一系列感染症状甚至死亡。即使你逃脱了死亡的命运,你仍然会在全身留下疤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病毒会导致失明。可以看出,感染前治疗和预防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
EB病毒是英国病毒学家自1964年以来从淋巴瘤系统中分离出的一种DNA病毒。众所周知,EB病毒主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和其他疾病有关,并在成人和儿童中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新生儿EB病毒感染主要报告在山村。EB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各不相同。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先天性EB病毒感染可导致先天性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残疾。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属于DNA病毒。其结构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但其抗原性不同。目前,已证实该病毒有四种抗原,即EB病毒核抗原、膜抗原、早期抗原和衣壳抗原。
埃博拉病毒并没有消失,时不时会爆发疫情。埃博拉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感染,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并且,一旦发病,死亡速度极快,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埃博拉病毒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目前推测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宿主,而病毒已经在果蝠体内达到一种平衡,并不会致命,但当地人以果蝠为食,然后感染病毒。庆幸的是,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2月23日宣布,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出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即使如此,埃博拉病毒也没有被消灭,可能会发生变异甚至再次卷土重来。
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在医学领域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埃博拉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从50%到90%不等。致死的原因主要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极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最可怕的潜在生物武器。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刚果(金)的旧称)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2017年5月15日,刚果爆发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摄氏度下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及其感染性。血液和其他体液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尚未发现存在空气传播。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等,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拉曼拉病毒被称作为埃博拉病毒,并不是黑死病,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毒,被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恶心,腹泻,呕吐,全身酸痛,发烧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如果耽误病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50%~90%之间,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有着比较强烈的传染性,最明显的症状是淋巴结肿大,肺炎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疾病,但传染性都非常强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又叫朊粒、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是一类会导致哺乳动物和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变因子。它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最后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破坏神经细胞。朊粒与病毒的生物性状差异较大,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构成,可自我复制且具有感染性。朊粒的发现,提示在传统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病原因子。
冠状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在系统分类上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早在1937年,冠状病毒第一次在鸡身上被分离,但一直没有被重视,直到2003年的“非典”爆发。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症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主要造成成人感冒、儿童呼吸道感染等,会引起流鼻涕、发热、呕吐等。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韭菜病毒病的症状属于系统性感染。受感染的植物生长缓慢,叶子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着中脉形成变色的黄色带,这是疾病的主要症状。晚期叶尖黄枯。患有严重疾病的植株变小、萎缩,最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