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资料显示,有些人没有感染的症状,也有可能粒细胞减少。在临床就叫做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主要是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差点,看了你的结果,是有点偏低,但是也是轻微的,建议你加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
如果继续下降或者下次复查没有升高,可以吃点鲨肝醇片。
山东省立医院 血液科
一般来说血常规的生化指标是包括以下这些: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还有淋巴细胞等等一些其它的。可以知道白细胞还可以细的分为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往往每个不同指标的升高会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果是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升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的情况出现的话。一是可以考虑是否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二是要考虑这是不是正常的情况。如果患者还带有咳嗽,头痛等等情况的出现,就应该要注意是不是因为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所以当出现血常规异常的情况时,建议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说明人体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是相对偏高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在细菌感染的时候为了能够清除细菌,中性粒细胞会被激活,因此数量也会有所增多。另外人体在一些应激的状态之下,例如比较严重的创伤或者是大手术之后,都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或者是大面积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升高非常明显,就要考虑是否是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而引起的,是由于骨髓异常增生而导致的。
中性粒细胞比率低的原因比较多,比如:1、感染导致,尤其病毒感染比较多,如风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等,一般病毒感染之后身体免疫力低下,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破坏,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2、因为某些药物的影响,比如消炎止痛药物和抗甲状腺的药物,这些药物会影响中性粒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会影响比率降低。3、血液系统的疾病,最常见的有再生障碍贫血。4、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经过化疗后,因为骨髓正处于骨髓抑制期,所生成中性粒细胞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低。
中性粒细胞有杀菌抗菌的作用,若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是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一般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若是中性粒细胞偏低并且白细胞总数也有降低,淋巴细胞比例也会升高,这可能和流感、普通感冒有关系。若是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化疗而引起的骨髓抑制。
如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较偏低,最好要到医院做个骨髓的检查。等到检查完之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给患者采取一些治疗方式的。一般中性粒细胞偏低很有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像常见的感冒、细菌感染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数值比较偏低。
如果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是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比较偏低,这有可能患有骨髓方面的疾病。如果患者的白细胞本身就比较偏低,中性粒细胞也比较低,往往有可能就是病毒导致骨髓移植关系。患者最好要到医院做个骨穿来明确诊断。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将病毒感染治疗好之后,中性粒细胞就会恢复正常。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正常的,有可能是患者自身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就很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数值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还是看一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这样才能反映出来患者的健康。如果绝对值偏低,很有可能是局部感染引起的。患者最好先到医院做个检查,明确病因。
血常规检查是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中性粒细胞是其中一个检查参考项正常范围应该是0.5~0.7,百分比是50%~70%中间,如果百分比较低,则属于是传染性疾病、肝硬化、化疗之后、再生障碍贫血等,生理性的偏高,一般常见于妊娠期、新生儿、饱饭之后、剧烈运动之后对此不要太过于担心,一般是不采取任何治疗方式的。病理性增高则是白血病、尿毒症、急性出血以及急性化脓性感染等等,需要立即去医院采取相应对应的治疗措施,防止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偏高以及中性粒细胞偏低时,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一是病毒感染的原因,患者受到了流感病毒或者是风疹病毒的感染。当身体被病毒感染后,免疫力下降,中性粒细胞数量冰会减少,从而淋巴细胞就会偏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二是身体在接受了化疗、放疗后,骨髓的造血功能就不能正常的提供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就是会引起淋巴细胞偏高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发生。三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症状,会导致外周血中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偏高。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大量的增加,并会释放到外周血中,就会导致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大量偏高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出现降低的情况。
提醒机体出现部分感染现象以及患有血液系统类的疾病如白血病的依据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偏低,这类病症主要是由化学、物理因素过度损伤,机体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药物刺激以及受到辐射等多个原因导致而形成的。概括性的来讲,中性粒细胞数量偏低通常都意味着机体处于不健康的情形中,患者应该尽力回想自己的服药类型,因为很可能是没注意到一些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伤害,要查明哪些药物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的减少。最多见的是出现部分感染现象,简单来说无论是真菌、病毒,以及细菌和各种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均会引发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变化。不管数量增加还是减少,都应找到具体病因,进而方便接下来的医治。
对于成年人来说,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有的比例大概是50%到70%,如果是淋巴细胞,占有的比例就是20%到40%,儿童的情况就是相反的,婴儿血中中性粒细胞占有的比例低,淋巴细胞占有比例高,后期随着年龄不断上升,中性粒细胞比例会逐渐上升,淋巴细胞比例会逐渐下降,大概六岁期间跟成人就很靠近了。如果六岁以下有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这种是正常的。如果是成人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通常都是病毒感染造成,等到感染控制之后就会恢复正常。或者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造成,当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之中大量繁殖,然后会释放到外周血里面,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变低,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多。
山东省立医院 肾病内科
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应该根据白细胞总数再去做具体判断。如果白细胞数量没有问题,单单就是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临床上也没有任何的症状,通常都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是生理性造成的,期间多注意休息,定期做好复查即可。如果白细胞总数有出现偏高的情况,中性粒细胞也高,淋巴细胞低,可能是细菌感染造成的,特别是化脓性细菌,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如果有出现大面积的破损或者严重组织受到损伤,就会造成白细胞总数上升,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除此之外某些血液疾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低中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以下情况:1.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流感、水痘、风疹,或病毒性肝炎、麻疹等,也会出现粒细胞减少的现象。2、血液学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等也可导致粒细胞减少。3、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药品或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脾功能亢进或脂质沉积病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占比也很高,百分比在50到70之间。其百分比降低通常有一下原因,首先就是由于一些药物引起的,通常来说,消炎药会造成中粒细胞百分比降低。还有一些治疗甲状腺的药物也可能造成短暂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其次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贫血,完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再次患有急性病毒感染的关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降低,因为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力。最后一些治疗中的癌症患者也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因为放疗化疗在人体的造血干细胞都有害。以上就是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的原因。
血常规检查的收费与检查项目的多少有关,在三甲医院一般都是五分类检查,一共27项,其他一些低级别医院会做三分类检查,检查15项,收费则是一项一块钱。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要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对于红细胞,则要看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参数等指标。
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概是50%-70%,如果超过了70%,说明百分比是比较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有急性感染的情况,遭受了急性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升高的,它属于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就会变得很高。当机体受到了很严重损伤时候,比如出了车祸,或者是有大面积烧伤,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此外还有急性白血病,酒精中毒,铅中毒等等,都有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偏高,主要可以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由CO、碳酸氢盐、铅、汞和由糖尿病引发的酸中毒等各种中毒的情况。第二是人体出现了急性的溶血等危急的情况。第三也是最常见的是类似于身体上的痈疽疔疮、肺部的支气管炎症、咽部和扁桃体的炎症,阑尾炎,胆囊炎,丹毒等常见的急性的化脓性感染。第四是有较为严重的创伤,比如外因导致的急性的大出血等症状,这样人体在应激的情况下会产生血液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反应。第五是人体内有恶性肿瘤时,因为身体需要调动体内的中性粒细胞赖对抗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应该高于血液的百分之七十,才可以被称为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因为在正常人的血常规报告里,中性粒细胞数值大约是血液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
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大部分情况都是存在感染,也就是存在炎症。但是对于一些白血病的患者而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主要就是表示存在炎症。对于存在炎症的情况,要尽快进行规范科学的治疗,尽快消除炎症,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到正常值。
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是2000-7000/毫升,高于7000/毫升就属于中性粒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高,就说明人体有炎症,尤其是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同时,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中性粒细胞偏高的现象,甚至严重偏高。其次,严重的组织损伤、大出血是或大面积烧伤以后,中性粒细胞数量也会明显的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