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妇产科
问题分析:一岁半可以晚上完全可以不喝奶了,吃点固体食物,面条什么的。晚上应该让孩子好好睡。别老起来喝奶,小婴儿没办法只能起来。
意见建议:一岁半了早应该睡长觉了。这是因为小孩没吃饱,晚上睡觉前给小孩吃饱了,就不会闹了,这是个习惯问题,得慢慢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对于一岁多的宝宝来说,晚上发生哭闹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家长平时应该多注意观察,这种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孩子憋尿睡觉,就容易引起苦恼,所以在睡前不要给宝宝喝太多的水,只要顺利将尿液排出就能够安然入睡,另外白天过度兴奋,也会导致入睡后突然惊醒哭闹等现象,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除此以外缺钙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
当一岁半的宝宝咳嗽有痰首先考虑宝宝呼吸道是否有感染的情况,患有支气管炎的宝宝的临床症状中就有痰液多,具体治疗要取决于宝宝痰液的颜色,若是黄色痰液,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在治疗方法上可采用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及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同时服用一些化痰止咳的药物效果显著。若是白色痰液,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在用药治疗上可选用氨溴索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止咳化痰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百蕊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效果都是很理想的。在临床上,对于年龄偏小的宝宝一般建议口服用药的同时结合雾化治疗,将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见效快,这种治疗风险低,副作用也少。
一岁半宝宝流口水严重,首先有必要明确一岁半左右的宝宝处于出牙期间,两岁半以内都有可能会处于出牙期间,出牙期间有可能会有牙龈不适,孩子可能有明显的流口水,出现流口水是正常的。此外,如果口腔运动不好或牙齿的咀嚼能力弱,也可以出现流口水比较多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必要练习口腔的咀嚼功能,多吃硬一点的食物,这有助于锻炼口腔周围的肌肉力量,缓解流口水。另外,有的孩子有可能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吃手的情况,如果有吃手或者喜欢把玩具,物品放在嘴里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流口水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需要进行行为干预,尽量不要吃手或者把物品放在嘴里,经过积极的干预之后,情况会逐渐好转的。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两岁半的宝宝说话的时候有口吃,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语言功能处于发育的阶段中,当出现一些较为复杂语言、句子时,此时宝宝就会出现口吃说话不流利的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渐提升,说话不再出现口吃甚至会变得流利起来。因此,当发现宝宝说话口吃的时,家长无误过于担心和矫正,日常多与宝宝交流即可,如过度指责时,会增加宝宝的心理负担。
针对一岁以下的宝宝,在饮食方面要保证三餐两奶,首先在早餐要以鸡蛋或者干面包和面食为主,另外在中餐和晚餐时,也是需要有肉类或者青菜类的食物,并且也要补充饭类等,但也要控制好食量,尽量每种各占1/3比较好,若食用肉类是要以瘦肉为主,并且也可以食用鱼虾等。如果期间在食用饭类时,要控制粥以及面条的食量,这些食物可以增加食物密度以及热量,是能够起到促进宝宝的发育,除此之外,三餐两奶要隔开时间,建议间隔三小时以上会比较好。
宝宝在一周半的时候,奶量大概是在500~600ml之间,这样就可以保证宝宝吸收到足够的钙质,对于骨骼的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当宝宝的奶量大于600ml,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肠胃,对于铁质的吸收,这样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在饮食方面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一岁多的宝宝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醒来而且还哭闹,可能是由于奶量不足导致宝宝出现了饥饿的情况,所以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现象,可以适当增加孩子未来的次数,有可能是由于宝宝受到了惊吓,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多安抚宝宝让宝宝拥有足够的安全感,除此以外肠胃功能紊乱或者缺钙,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了解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一岁多的宝宝拉肚子原因有很多,如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宝宝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等,则说明宝宝有脱水了,需要补充营业液纠正脱水治疗,同时还需要给宝宝吃妈咪爱、双歧杆菌、蒙脱石散等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保护胃肠道黏膜的蒙脱石混悬液或者促进胃肠道黏膜修复的硫酸锌等;若无专业医生的诊断,还是应该带宝宝做个大便常规检查,确定宝宝拉肚子的具体原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则应该用头孢克肟等抗感染治疗。平时也要注意调整宝宝的饮食,主要以稀饭,面条加点蔬菜等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通常情况下哭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哭闹,这也是婴儿表达情感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由饥饿、冷热到惊吓等引起,此时父母需要镇静地安抚宝宝,就可以使他恢复平静。还有一种病理性的哭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常见疾病会引起婴儿哭闹不安,如发烧、湿疹和佝偻病、口腔疱疹、肠套叠等。当宝宝在写经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时,家长首先要从生理性的原因入手,然后考虑病理因素,必要时去医院进一步治疗。
一岁以内的宝宝建议是不能喝纯牛奶的,两岁之前宝宝都应该喝全脂奶。两岁之后可以喝低脂或脱脂奶,比起一至二岁的儿童,三岁以后的孩子饮食相对就容易均衡一些。一岁以内的宝宝胃肠功能还没有发育好,必须喝母乳或者配方奶,宝宝一岁后很多宝妈因为奶水不足或者重返职场等各种原因,开始给宝宝断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岁以后不能继续母乳的幼儿最好选配方奶粉,但可以少喝一点纯牛奶。美国科学会推荐十二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喝全脂的牛奶。婴儿需要全脂牛奶、维生素A和维生素D提供的能量。这个时候,三岁以后,这个时候孩子更倾向于推荐直接选择纯牛奶,但愿意喝配方奶的孩子仍然可以喝配方奶,有的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喝奶,吃饭就行,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钙最好取自食物。
婴儿很想吃奶,但是一到吃奶的时候就哭泣,这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口腔疾病而导致的。若是孩子发生了口疮或者是口腔溃疡或者是说孩子的口腔黏膜发生了破损的情况,那么孩子吃奶的时候就会导致疼痛,这样的话就会哭泣。除此以外,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像宝妈的乳头凹陷或者是过大,会导致孩子无法有效吸奶,因此也会使得孩子哭闹。如果说母乳流出得太快,孩子会来不及吞咽,甚至会出现呛到的情况,宝宝也会因为不适而哭闹。如果给孩子吃的是奶粉,但是奶嘴太小,也会影响到宝宝正常吃奶,因此宝宝也会出现一吃奶就哭的现象。???????
对于孩子而言,长高的黄金阶段有三个:婴幼儿期、儿童期以及青春期。一岁之前的宝宝生长速度是很快的,一般在25公分左右。1-2岁幼儿生长高度平均在10-12公分左右,属于人生第一个快速增长期。三岁以上到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其每年生长速度在5-7公分左右。孩子身高的生长,主要是受到促生长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发育。
咳嗽主要是由炎症刺激引起的,并且是由气道分泌增加引起的。 对于一岁的宝宝,如果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取决于宝宝咳嗽的时间。如果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先服用感冒颗粒和清热止咳的药物,然后再试用。 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血常规检查应在医院进行。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添加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同时,还可以通过雾化吸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缓解咳嗽症状。治疗上因为婴幼儿童年龄比较小,自身免疫力比较低下,同时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只要感染后都容易引起病情的变化加重,其质量必须通过专科医生的体检明确感染的病因选择对症用药治疗。其消炎药的使用,还要依据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选用,同时也要注意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药物治疗。
宝宝出生的时候,颅骨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骨与骨之间还存在缝隙,头顶及枕后会形成两个没有头骨覆盖的区域,这就是所谓的前卤门和后卤门。后卤门一般在出生后的三个月就会闭合,而前卤门通常是在一岁到一岁半左右就会完全闭合,前卤门在出生时候大约是1.5厘米-2厘米左右。
一岁的宝宝是可以喝豆浆的,但有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首先必须要保证豆浆是新鲜的,煮熟以后才可以喝,这样会比较安全,如果想要在豆浆中加入适量的糖分,可以添加适量的白糖,红糖是不可以的,另外豆浆也不可以冲鸡蛋,不然两者之间可能会形成另外一种物质,可能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
两岁半宝宝身高标准为92.5厘米,体重标准为13千克,如果体重高于正常标准的20%,说明宝宝有肥胖的情况,体重有些过重。如果体重低于正常标准的20%,可能宝宝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应该及时的补充营养。当宝宝身高矮于标准的20%,属于矮小身材,如果过于矮小,有可能患有发育迟缓,可以带孩子到儿科做内分泌检查,以免孩子患有矮小症。
三岁半宝宝出现发烧39.5℃时,需要给宝宝尽快进行退烧,这是因为6个月到5岁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如果高烧,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这对孩子的脑细胞产生以及脑功能有着不可逆的损伤,退烧治疗需要立即进行。给发烧宝宝可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以及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烧治疗。对于具体的剂量应该根据小宝宝的体重进行计算准确应用。同时还需要给予物理降温比如:采用酒精擦浴,对全身大血管流经处可以多停留一些时间,比如:腋下、颈部、腹股沟处等。如果退烧效果还不错,还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防止药物对孩子身体的副作用。
宝宝盗汗有两个原因,一种是生理性的盗汗,另一种是病理性盗汗。生理性的盗汗是因为宝宝皮肤里面的水分比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也很旺盛,但宝宝自己调节这些的能力不健全,活动的多就容易出汗,如果宝宝在睡觉之前还动的比较多,或者刚吃完东西不久,会让宝宝身体里的热量增加,从而造成了宝宝睡觉之后出汗很多。病理性盗汗可能是由佝偻病引起的,佝偻病常见于三岁以下的宝宝。主要症状是在前半个晚上出汗,这是由宝宝体内的低血钙引起的。结核病也会导致宝宝出汗,但他是整晚整晚的出汗,病理性盗汗通常不会导致情绪激动、哭泣和消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产科
宝宝吃奶的标准,如果是母乳喂养,一般按需喂养即可。如果是奶粉喂养,在宝宝出生一个月之内,一般一次喂30~60毫升,每天6~8次左右。到宝宝满月之后,喂奶量要适度的增加,在3~4勺,一天6~7次,白天每餐间隔3~4小时,尽量在晚上睡觉之后让宝宝的睡眠时间延长。到宝宝三个月左右再适当的加量减次,到6个月之后能够逐步的添加辅食。
每个宝宝拉大便的次数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宝宝一天可能要拉很多次,但有的宝宝好几天才拉一次大便,所以两个月的宝宝一天拉多次大便是正常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一般以母乳为主的宝贝拉大便的次数要比喝奶粉的宝宝拉大便次数多,同时也会稍微稀一点。宝宝大便是否正常主要是看性状,一般以稀糊状为正常情况,另外大便黄颜色并有少许发绿都是属于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大便比较粘稠,宝宝排便时哭闹甚至困难,或者五六天还没有一次大便的,则可能为便秘的情况,需要尽快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