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你好,乙肝病毒病毒定量大于10的5次方,说明你患有乙肝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的传染性。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不能随便服用不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所谓特效药物,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加重原有的病情。
目前来说,最新技术已经问世,你可以了解一下。平时注意饮食清淡,积极锻炼身体,定期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乙肝病毒的定量是检测病毒传染强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健康的人体当中无法监测出乙肝病毒。而乙肝疾病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进行检查时,一般参考数值在小于500至1000的范围以内,如检查者的乙肝病毒定量远高于此数值范围,则预示其体内的病毒增殖量较大,传染性也更强。而如果检查者的结果低于此数值范围,多预示其体内病毒数量较少、传染性也较弱,但是还是需要通过结合肝部病理活检等更为详尽的检查,进行更为明确的诊断。
乙肝病毒DNA定量结果化验单,有三个方面需要特别的注意,数值、最低检测下限、参考值范围等。如果检查的数值大于1×103IUml或者1.0E+003拷贝/ML,表明乙肝病毒DNA是阳性的,可能存在着HBV复制活跃和存在传染性。如果小于1×103,则表明属于阴性,但是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化验单上最低检测范围小于20IUml,患者的检查结果却是未检测到病毒,肯定是属于阴性。应该以化验单上给出的具体的参考数值为准。
乙肝病毒DNA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含量来判定病毒是否在体内复制的检查。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一、阴性,即DNA含量小于500毫升\克,表明病毒在体内没有大量进行复制,可以配合检查下肝功能,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是否有升高,如果正常的话定期做检查即可。二、阳性,即DNA含量大于500毫升\克,表明病毒在体内存在复制,如果结合肝功能检查,存在转氨酶的异常,应该积极进行抗干扰素治疗,可以结合口服抗病毒药物。
各医院和各检测单位所用试剂的灵敏度是决定乙肝病毒定量DNA参考值是多少的依据。一些专科医院,即传染病医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检测少于500(10^2以下),一些试剂甚至可以检测20个单位或少于6个单位。而常见综合医院中,低于10^3不能检测到,即低于1000是正常值(国际单位)。要注意,单位越小,精度越好。
乙肝一般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的。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检测乙肝病毒DNA,其数值比较高,通常会存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乙肝病毒,也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如果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的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血液接触或者性接触,则被传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极高。预防乙肝病毒最有效的途径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去检测乙肝两对半,如果产生保护性抗体,则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染。
乙肝病毒核酸定量最为普通的敏感度只能检测到1×10^3拷贝/ml。这个病毒的量低于1×10^3拷贝/ml,一般是检测不出来的,所以说正常值是低于1×10^3拷贝/ml。对于一些高灵敏度的乙肝病毒DNA检查,灵敏度是可以达到1×10^2拷贝/ml,或是1×10^1拷贝/ml。在这个期间如果血液中有病毒,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如果高灵敏度的检测也检测不到,这就说明血液循环中没有乙肝病毒核酸。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甚至可以正常生孩子。但结婚后要注意性生活,采取必要的保护防御措施。如果对方具有乙肝抗体则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不用可以防护,同时在生育方面也并没有显著影响。对于乙肝患者最重要的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和两对半,必要时可以通过做肝脏彩超或者ct检查,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接受治疗。
如确诊为乙肝患者或者被认定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应该检测乙肝病毒DNA,由此判断传染性的强弱。一般情况下,乙肝大三阳的传染性强于乙肝小三阳,但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还要根据乙肝病毒DNA来判断。乙肝肝病毒DNA的检测结果一般是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的,如结果是1×10的四次方,则乙肝病毒数是一万,如结果是1×10的五次方,则乙肝病毒数是十万。因此需要根据检测出的乙肝病毒数来判断患者是阳性病毒感染还是阴性携带者。阴性携带是指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
乙肝病毒患者一般不容易治愈,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痊愈。乙肝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但是慢性的乙肝病毒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在发现之前慢性的病毒已经在人体内存在一定的时间。人体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已经有一定的免疫程度。如果进行治疗的话,也不会把病毒清理彻底。只是控制乙肝病毒的数量。慢性乙肝的患者,也不要寄希望在自愈的情况出现,而应该是在有一定的特征的时候就开始抗病毒治疗,而且要定期复查。要是出现自愈情况的话,还能早点发现。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现在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为抗乙肝病毒用的核苷类药物。而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也是为了阻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而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对于肝脏的损害并不存在,因此也不需要进行服药,抗乙肝病毒药物仅仅是将乙肝病毒传染性损害性降到最低,但是不能够彻底杀死病毒。抗病毒药物需要坚持服药,因此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时就不需要服药了。不过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有肝郁脾虚、肝郁气滞的话,可以采用中药疗法。不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能够喝酒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乙肝病毒DNA定量结果,中间一般是英文大写字母E。前面的数字一般是倍数,后面的数字是十的几次方。大多数医院的乙肝病毒DNA定量标准是低于一千的,如果低于一千,影响不大。后面的数字如果超过三,代表高于一千了,就属于异常现象,如果是四,则是一万级别的。如果E前方的数字是五,而后方的数字是零四,一般代表五乘十的四次方,相当于五万级别,这时的病毒,复制量特别高。在临床上经常也会见到十的六次方以及时的八次方。这种患者的病毒复制量特别高,传染性比较大,应当到正规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对于肝脏的损害,也要防止感染给周围的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实际上是指乙型肝炎DNA。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肝炎的遗传物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反映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特异性载量和人体的传染性。如果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高,传染性强;如果乙型肝炎的DNA含量低,传染性就弱。除了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DNA外,还需要结合肝功能、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乙肝五项定量指标、甲胎蛋白和血常规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果肝功能反复异常,且乙型肝炎DNA水平较高,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则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肝脏的形态和结构正常,暂时不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则可定期检测,并可定期复查乙肝DNA、肝功能、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胎蛋白和血常规等指标。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一般指的就是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dna越高也就说明,这种病毒越活跃,传染性也就会更强,很容易会发病,如果乙肝病毒dna比较低就说明力度增长的比较缓慢,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方式来检查,比如肝功能、彩超等,因为单纯的检测hbv-dna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综合判断,综合评估才能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乙肝dna定量小于500属于正常,针对乙肝患者,乙肝DNA定量是一种基础检查,可以通过定量来判断乙肝病毒的存量情况,对抗病毒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对监测抗病毒治疗也产生一定的效果。一般乙肝DNA定量检查需要通过指数显示,需要通过医生的专业解读,在临床上较为广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首先对乙肝抗体定量检测结果,无论是大于零或是等于零都属于正常结果。而且所进行的乙肝表面抗体定性为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另外,如果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性阳性,定量检测大于了10mIUml说明有抗体保护作用,如果这种定量检测数值在10mIUml到0范围,为乙肝表面抗体的定性属于弱阳性,提示体内的抗体滴度不足,要考虑加强疫苗注射,以提高体内的抗体。如果这种定量检测是0,则需要从新进行三次乙肝疫苗的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主要是指患者对乙型肝炎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如乙型肝炎六项或乙型肝炎病毒DNA。这表明有乙肝感染,但没有炎症活动。要做肝功能,肝功能可能正常。做b超检查肝脏正常,且无病理变化。然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如果它打破了这种与身体的平衡,它可能会导致炎症活动和肝炎发作。因此,应该注意休息,不熬夜,不喝酒,不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即使是乙肝携带者,也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乙肝病毒的数量,检查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和乙肝超声或ct等,以免在疾病发作后影响身体健康。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人群当中中的流行率相对较高。人们通常对乙型肝炎有些恐惧,主要是因为如果乙型肝炎得不到及时和定期的治疗,疾病可能会逐渐发展,导致肝硬化,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可能的癌变。然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感染乙肝病毒,没有免疫炎症。肝功能指标各方面都正常。这部分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就足够了。因此,只要这部分患者的病情不发展为乙型肝炎,患者的寿命就不会受到影响。病人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组建家庭。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寿命与正常人相同。
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肝病毒的特效治疗方法,也没有从体内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所以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方法。然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引起肝脏的炎症活动。因此,此时可以暂时不用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就足够了。如果发现肝功能损害,或腹部b超显示肝脏异常病变,此时应尽快开始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最重要的方法。抗乙肝病毒治疗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和肌肉注射抗病毒药物同时,应给予保肝治疗,平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也不要饮酒不要吃对肝脏有害的药物,适当调整饮食,优先选择高蛋白、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饮食。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当然,也有其他一些传播方式,如不正规拔牙、纹身、修脚等。以及在不正规医疗机构注射、共用针头等方式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还有医源性传播,如血液透析、移植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器官,当然还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所有这些方法都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目前,乙型肝炎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最重要的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后,只要乙肝表面的抗体呈阳性,就会起到保护作用。这些人是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的。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之间没有区别,同样的意思是慢性乙型肝炎。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单一携带者可能没有发病,肝功能正常。然而,乙型肝炎患者目前可能处于发作状态。肝功能出现了异常,但其实质是他们都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主要是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实现均衡饮食,戒酒。同时,有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如有异常,必须到医院治疗,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