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您好!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在3.9-6.1,随机血糖不超过11.1,咱现在的血糖值在11.5,是有些高的,并且糖尿病患者不可擅自停药,贸然停药会导致血糖波动,血糖波动过大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您到专业的糖尿病医院进行检查就诊!
山东省立医院 全科
空腹血糖正常的是3.9-6.1m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mmmol/L并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空腹时为7.5,超过了正常血糖,还不是很严重,可以说患者有高血糖,还没有糖尿病。但是血糖7.5mmol/L需要好好控制,否则会导致血糖升高,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起来会比较麻烦。
60岁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要分两种情况,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大于3.9,小于6.1mmol/L。餐后2h血糖正常范围是大于4.4 mmol/L,小于7.8 mmol/L,如果血糖值超过了正常值,就会出现血糖异常。如果60岁时,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高于7.8 mmol/L,提示糖耐量受损,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的可诊断为糖尿病。在60岁时血糖值很容易改变,应注意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多进行锻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如果空腹时,血糖值为6.5mmol/L有一定的危险,因为这属于糖尿病的前期症状表现,会增加患者微血管以及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性。患者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OGTT检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一般情况下空腹时血糖在6.56。5mmol/L可以确定为糖尿病前期空腹糖耐量受损,这类患者要在餐后两小时检测血糖是否≥11.1mmol/L。而在平时患者要注意通过饮食以及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在通过饮食以及运动调控一段时间之后,到医院再次检测是否有血糖增高的风险。
临床上,血糖如果不正常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在4.4-7.8mmol/L之间,超出这个正常值就属于血糖增高,饭后血糖如果在≥11.1mmol/L,则患者即被诊断为糖尿病,饭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受损的状态,糖尿病受损状态在糖尿病值和正常值之间,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发展成为糖尿病,所以要注意饮食习惯,吃一些低糖低脂的食物,积极进行锻炼运动。糖尿病患者在前6个月的时候,主要以饮食控制为主,如果症状没有缓清,再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37.5度已经是发烧了。37.3以下是正常体温;37.4至37.9度低烧;38至38.9度是中度发热;39到40度之间是高烧;此时温水可以用来物理冷却病人颈部的两侧,以及腋窝和大腿内侧主要动脉运行的区域。同时,退烧药可以口服,这样病人可以喝更多的水和热粥来降温。同时,应治疗原发病,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病,这样体温就会逐渐降低。当体温超过38度时,建议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来缓解发烧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正常情况下,人的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会在3.9-6.1毫摩尔每升之间。而在餐后两小时的时候测量血糖,它的正常值应该小于7.8毫摩尔每升。因此,在餐后两小时的时候测量血糖,数值在6.5毫摩尔每升属于正常情况。不过一般餐后血糖它会受到禁食量以及食物种类等等的影响。比如是否吃主食或者是主食的进食量过少等,都会使得餐后血糖测量不准确。在测量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时候,需要大概进食100克左右的主食之后进行,这样所测量的结果才能够更加准确。
正常人的血糖标准其实都是一样的,吃完饭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年龄越大对于血糖要求也会适当的放宽,当年龄达到70岁左右,这时则要求空腹血糖值在6.5-7.5mmol/L,吃完饭后2小时血糖8-10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如果患有糖尿病,平时一定要多注意预防,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平时的饮食以低糖、低脂为主,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测量血糖最准确的时间是饭后两小时,这是最标准的。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在此范围内为餐后血糖正常值。餐后血糖值大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属于糖耐量受损状态。如果饭后两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由于血糖明显升高,应控制饮食,低糖饮食,控制食量,加强体育锻炼,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饭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指的是人们在餐后血糖多点中达到峰值的点,为小于11.1毫摩尔/升。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则是如果在进食后一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并且许多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可确诊。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情况,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和高血糖的持续状态。此外,建议人们应定期体检并监测血糖水平,以避免因血糖变化检测不及时而导致疾病的进展。
餐后二小时血糖的测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粗略检查,一种是进餐葡萄糖监测。1.粗略的监测方式,是在进餐2小时后静脉抽血,正常的血糖范围是4.4-7.8mmol/L,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说明糖耐量受损,如果超过了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另外一种是进餐75克葡萄糖,做OGTT试验,在进餐2小时后静脉抽血,正常血糖参考值是4.4-7.8mmol/L。
不同年龄段的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不一样的,60岁以内的患者,空腹时血糖小于5.6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小于7.8mmol/L;60-70岁之间的患者,空腹时血糖需要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的血糖需要在8mmol/L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高,血糖的控制指征就会变宽;如果存活的寿命比较短的患者,空腹时不能大于10mmol/L,餐后血糖不能大于13mmol/L,而且要防止不出现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情况。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在36度到37.3度之间。如果体温超过了37.4度,就可以称之为发烧。当体温为37.5度,属于轻度发热。因此体温37.5度是发烧,属于低烧状态。此时暂时不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多喝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应注意多休息,促进机体的恢复。
发热是肺炎常见症状,但从肺炎的诊断来看肺炎与发热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发热是症状不是诊断标准,肺炎还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肺底部可听到水泡音。体温的高低与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系,一般体温可在37.2以上就诊断发热,体温在38.5可以服用退热的药物,吃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果超过39度,就诊断为高热,要积极的应用抗生素,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比例会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糖化血红蛋白5.6是正常的。如果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的范围,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是4%-6%。如果检查结果不超过6%的话,说明过去两个月内空腹血糖不高,但是还是需要进行空腹血糖分析,才能判断出是否患有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血糖值<7.8mmol/L,就说明血糖是正常范围内,但如果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比较高,就说明患者对于葡萄糖的处理能力下降,也就是说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需要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血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人体各种器官运动所需的能量,正常人的血糖稳定在较窄的范围内,一般餐后血糖低于7.8毫摩尔。这是因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需要在正常人保持动态平衡。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两小时测血糖即为饭后两小时血糖,一般正常值为低于7.8毫摩尔/升。这个数值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和应急功能,即进食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6到37度之间。如果温度超过36至37度,则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温度大于37度且小于39度,则属于低温;如果温度大于39度,则属于高温状态。然而,35.5并不属于低温,而是属于人体的低体温,每个人的不同体温会略有不同。35.5摄氏度是人体体温低的一种状态。如果你发烧,你应该首先积极处理发烧的原因。这是解决发热的根本方法,如感染性发热,并根据不同的传染源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脱水患者应积极复水,应立即停药,并在出现药物反应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对于感染性发热,发热本身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者的表现之一,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治疗。
老年人的体温35.5℃是不正常的,属于体温不升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可能:1、发热的病人,在使用退热药物以后,体内大量的出汗,引起体热丢失过多,也可以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例如大量的运动以后,同样可以出现此类的表现。2、血容量不足、休克,比如摄入不足、丢失过多、严重感染、酸中毒等等。患者由于全身循环血量不足,也会出现体温不升的表现,常伴有四肢皮肤厥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体征,如果老年人出现上述情况应当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量。3、如果长时间的在一些低温的环境下,比如长期的在冷库当中工作,可以出现皮肤温度偏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属于病理状态。如果病人没有什么临床表现,一般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就可以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要想知道正不正常,不应该只看次数,还应当注意大便形状,以及量多不多。若次数多量大,并且带有稀水,可能是腹泻。如果持续时间长,还要考虑,是否是食物过敏。有些人,对于牛奶等含有乳糖的食物不耐,还有些人对蜂蜜,苦瓜等寒性食物敏感。若是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次数多,量大的症状,但是不会水泻。当病人情况较为严重时,出现如下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水泻而,好几次大便,并伴有发热,肚子痛,身体不适,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的失调,大便细菌的感染引起的。若是持续时间短,可能是由于食用不干净的食物,若是持续时间久,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口服一些抗生素,导致真菌过量繁殖,可以做做大便细菌培养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