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北京医院 耳鼻喉科
这是生理上的。每个人每个器官多多少少都有些差别的。这很正常,不要担心。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科
感冒后如果出现耳朵疼,一定要到医院耳鼻喉先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中耳炎。可以采用红外线理疗方法治疗,对于感冒发热情况可以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再出现了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感染后会造成中耳炎的出现,因此会引起耳朵疼痛。中耳炎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听力减退、耳鸣等。在感冒之后,很多的患者会出现听力功能下降,会感觉到耳朵有堵塞感,有可能是一只耳朵出现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两只耳朵不管出现了哪些症状,都应该尽早的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降低耳聋出现的几率。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耳鼻喉科
耳朵流水,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脓水,也就是分泌物,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急性化脓的中耳炎、骨膜穿孔所导致的,因为是在急性期,所以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抗生素来缓解,比如头孢类抗生素,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要配合使用滴耳液,比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耳朵流水,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脓性分泌物。这种情形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主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局部和全身使用头孢类的抗生素。二、流血,如果有清水,可能存在脑脊液耳漏的情况。脑脊液可以通过咽鼓管排入鼻咽或是通过鼓膜穿孔排出外通道。后者通常由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颅脑结构病变所引起。
耳朵发炎,包括耳廓发炎、外耳道炎、中耳炎。如果是耳廓发炎,通常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疼,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涂药膏。外耳道炎,常见的是长疖子,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中耳发炎会导致流脓、外耳道疼痛、听力丧失和耳鸣,这种情况下,就医来明确是什么类型的中耳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若为急性期,需全身用药,再加上滴耳朵的滴耳剂和喷鼻剂;若为慢性期,长期流脓的话,也要用滴耳剂进行治疗。如果久治不愈,需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治疗耳痛有几种有效的方法:第一,运动可以有效治疗耳痛,即早晚可以做耳运动,有时间时,用手触摸耳缘,顺时针或顺时针轻轻揉搓耳朵,直到红耳中的血管加速。第二,将耳朵边用毛巾蘸清水或温水定时清洁,防止病变发生。第三,在寒冷的天气里及时保暖,早上用耳罩防护。第四、用面霜等护肤品推耳环边缘,滋润耳部肌肤,有效防止冻伤。第五、耳朵痒痛,可以检查是否有蚊虫叮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消毒,用毛巾蘸少量酒精润滑有痒痛的部位,一般三次就可以治好。我们获取声音的重要器官就耳朵,我们应该做好日常工作。
聊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内科
嗓子疼痛并连同耳朵也痛大多数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不完全是中耳炎造成的,需要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嗓子内充血有异物感都会导致颈部、咽部以及耳后淋巴结的肿大,这样就会有明显的耳痛感。当疼痛比较明显时可以服用解热镇痛类的药物。出现不同的症状要服用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感染需服用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治疗,流感需口服奥司他韦抗流感方面的药物治疗。
咽口水耳朵疼可能是由于中耳炎所致,中耳炎炎症发作时,患者在正常的进行吞咽口水时,由于局部肌肉牵拉到咽鼓管会致使中耳气压发生改变,造成患者在咽口水时感觉到耳朵疼痛。另外,也有可能是咽部疼痛所致,咽部疼痛的患者在吞咽口水时,局部疼痛会放射到耳部。一般认为,疼痛主要是咽性感染所致,所以要以控制感染治疗为主,患者可以服用头孢抗生素等药物如果没有出现巩膜穿孔,也可以选择滴入苯酚滴耳液,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患者伴有感冒的相关症状,可以同时服用抗感冒类的药物或者是具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缓解。
这是耳鸣的症状,说明有耳部疾病的出现。如外耳道炎、中耳炎、迷路炎等,可出现传导性耳鸣及听力的下降。此时应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消炎治疗,炎症消失后即可缓解。耳鸣还有一种原因是神经性导致的,如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性眩晕等。这时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如甲钴胺、长春胺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引起耳朵流脓水,一般继发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可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外耳道流脓水是因为炎症加重导致鼓膜穿孔。检查可以见鼓膜有圆形穿孔,鼓气时可见分泌物溢出,病人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镜和ct可以确诊。治疗上要应用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进行抗炎治疗,一般一周可治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导致这个症状,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类进行抗炎治疗,如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可以用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可以配合服用桉柠蒎肠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此外还可以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外用治疗进行消炎。每天二到三次,一周可好转。治疗期间不食辛辣刺激食物,耳朵不能进水。
耳道被耵聍堵塞后,会使患者的听力下降,造成耳胀、耳闷。出现这种状况一般不要自行处理,因为耵聍栓塞往往较硬,挖取不当易导致耳膜,耳道损伤。建议可去医院就诊处理,如果耵聍堵塞不是十分严重,可使用耵聍钩将耵聍栓塞取出,如果耵聍栓塞严重,且较硬时还需要先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先滴耳将耵聍软化,经过用药两三天后使干硬的耵聍充分软化,然后再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处,让医生使用专用医疗器械取出即可,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做消炎处理,预防感染。
耳朵流脓有两个病因:一、急性外耳道炎发作而引起的外耳道流脓,通常是由于外耳道进水、反复的掏耳朵、辛辣饮食的刺激而引起外耳道皮肤破损、皲裂,引起炎性渗出。会出现外耳道瘙痒和局部脓液。在治疗上,需要局部外用艾洛松软膏,同时需要清淡饮食,避免反复掏耳朵,一周左右可痊愈。二、急性的中耳炎发作而引起的外耳道流脓,在检查过程中,可以看到鼓膜紧密部分的圆形穿孔,脓性分泌物从穿孔溢出。它主要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在治疗上需要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炎药。同时,耳部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灌洗,每日两次,半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耳朵里面长了个痘痘,通常是外耳道的感染,即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毛囊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胀和充血、表面脓头、明显的局部疼痛,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时首先是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脓头在表面上,可以用无菌针头刺破脓头并排出脓液。如果局部有脓腔,可用引流条引流,换药,控制感染,以至痊愈。
耳朵痒可以有多方面的原因引起,如外耳道炎症或者是中耳炎、真菌感染、过敏等。对于第一种,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进行消炎。第二种真菌感染应配合使用抗真菌的药物美丽如酮康唑等,并配合使用水杨酸滴耳液。对于过敏引起的耳朵痒可以使用抗过敏的药物。不管是哪种原因的耳朵痒都应该注意不要抓挠,以防皮肤损坏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耳朵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对应的处理方式也有差异。最常见的原因是外耳道出血,通常是由于使用了坚硬物体掏耳朵引起的,如果不是很严重只需保持耳朵的干燥卫生,过段时间可以自愈。还有一种原因是骨膜的损伤引起的出血,这种出血量通常较小,多由外伤引起,首先也是保持耳道的清洁干燥,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要尽量避免感冒以防症状加重。中耳炎等疾病也可引起耳朵出血,应规范就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耳朵里老是有耵聍是很正常的。耵聍腺拥有分泌功能,分泌的耵聍主要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鼓膜。平时不要经常的去挖耵聍,否则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的感染,甚至是外耳道的出血。一般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会跟着我们的咀嚼活动而排出来,但是有些患者是油耳,耵聍时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块,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患者到医院定期的清理。有的患者的耵聍结成的团块特别的硬。就需要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浸泡大约一周之后,到医院用专业的吸引器将团块彻底的取出来。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不要经常让外耳道内进水,尤其是在洗澡的时候,否则容易引发外耳道内的感染。
耳朵突然出现嗡响,主要是因耳部疾病引起的,多数是炎症性和神经性的情况。如果是炎症性,会出现鼻炎和鼻窦炎加重,因为堵塞咽鼓管口会引起鼓膜内陷,也就是出现耳鸣响,这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治疗时一定要先解决鼻腔的通气,把咽鼓管咽口打开并且通畅后,耳鸣也会缓解。中耳炎又是传导性耳聋,同时还有耳鸣的症状,可以使用喷鼻药物辅舒良、口服头孢拉定胶囊、促排药物沐舒坦来改善鼻腔通气,还有的是因为神经性耳聋引起的耳鸣,这是一种突发性耳聋,会突然出现耳鸣嗡响,可以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长春胺胶囊、银杏叶片进行治疗。
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耳鸣,和长时间坚持的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或者是生活习惯,都会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长期喝酒、抽烟、熬夜,喜欢吃刺激辛辣的食物,或者是经常接触各种噪音都会引起耳鸣。这种原因引起的耳鸣,一般在改掉这些习惯之后就能够慢慢缓解。如果耳鸣的同时发现听力有所下降,就可能是由于耳部疾病引起,这时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和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有关。一旦发现是由于炎症引起,就要及时进行抗炎抗感染性的治疗。而如果是由于神经性原因引起,就需要适当的吃一些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片、银杏叶片等。
要结合患者情况来综合判断。造成耳朵后硬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要先明确病因。一,脂肪瘤、纤维瘤,个头会比较大,可以在局麻下取出。二、毛囊炎、疖肿,可考虑保守治疗,使用菊花、青黛等解热祛毒的中药敷贴。三、淋巴结肿大,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