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症肝炎,做2次人工肝,胆红素升高!
1935 次浏览
健康咨询描述:全身黄疸,腹胀,胆红素一直上升到359,后来做了2次人工肝,有所好转,下降到190,过一周以后又升到290,这是怎么回事?医生说这事正常的,怎么治了这么久还没有治好?不过现在倒是没有怎么腹胀了,身上还是黄疸不退。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这种病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好,医生说做完2次就扒了管子,怎么反而又升高了?现在老婆也怀孕了,这还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老婆化验了没有问题,但是她天天要照顾我会不会传染啊?请帮忙解答,很急!!!
闫兴军主任医师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外科

本组研究表明:人工肝治疗后生化指标TBiL、DBiL、ALT、AST、AM、GLB、Cr较前明显下降,PTA明显升高。

慢重肝患者中,由于肝脏损害时间久,人工肝治疗的效果也不同,本研究中早期临床好转率83.78%,中期46.87%,晚期6.66%,其中早、中期行2~5次的共38例,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好转率78.94%,行1次人工肝治疗的68例,临床好转率仅58.8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人工肝治疗对早期慢重肝患者疗效好,多次人工肝治疗比1次治疗效果为佳。对肝损害相对较轻者,一般行1次人工肝治疗后,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而个别患者行5次人工肝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才逐渐下降,病情缓解,但对应用5次甚至6次后总胆红素短暂下降后复升,甚至有进行性升高的态势者提示肝硬化程度严重,肝细胞再生困难,宜及时做肝移植手术。

本组有患者行3次治疗后黄疸持续不退,3年行肝移植,目前仍生存。通过对慢性重症肝炎不同时期的疗效观察,显示人工肝治疗对早期患者的疗效最佳,达83.78%,而中晚期时,随着病情的演进,患者残存的肝细胞日趋减少,15例晚期患者有10例死亡,提示血浆置换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是病因治疗。

在血浆置换过程中,由于补充大量异体血浆和创伤性插管及术后长期留置静脉导管,易发生过敏、感染和出血,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适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过敏药物,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有2例高HBV-DNA患者,行2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但PTA明显回升,另外黄疸持续不退,行肝穿活检术病理报告有大量胆栓形成,提示淤胆明显,在抗病毒同时予甲基强的松龙口服后,黄疸明显下降,半个月后好转出院。

提示人工肝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处理伴随情况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总之,对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积极治疗内科常见并发症胆系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的基础上,如经济条件许可,宜并争取早期使用人工肝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为肝移植赢得宝贵时间,对不具备移植条件者,亦可使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明显改观。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大家还在看